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幫助了解自己、改善自己、改善團隊的15個常用思考模型 (參自50 Erfolgsmodelle)

1. 重要度 / 緊急度矩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Eisenhower_matrix.svg 



又稱艾森豪矩陣。

緊急且重要的事先做。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加入排程去做。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委託別人、交辦他人去做。
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放棄別做了。


2. SWOT 分析法


Strengths 優勢:公司或個人的內部長處。
Weakness劣勢:公司或個人的內部短處。
Opportunities機會:外部環境的成功助因。
Threats 威脅:外部環境的成功阻因。

策略:
尋求優勢與機會的交集。
增加內部優勢。
降低劣勢。
避開劣勢與威脅的交集。

3. 波士頓矩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owth%E2%80%93share_matrix#/media/File:BCG_Matrix_Stylised.png 

公司進行資源分配的策略管理。


1. 市占率高&成長率高= 明星
>>持續灌注資金,搶市占。

2. 市占率高&成長率趨緩= 金牛or搖錢樹
>>維持地位,將多餘資金灌輸到明星。小心搖錢樹未來變成狗。

3. 市占率低&成長率高= 問題兒童
有可能搶到市占率嗎? 且戰且走,可能成為明星,也可能成為狗。

4. 市占率低&成長率低= 狗
如同雞肋。可以準備放棄。


4. SMART 原則

SMART原則是一種設立目標的方法,廣泛應用於個人發展、職場管理以及專案規劃等領域。有研究顯示使用SMART原則可以幫助個人提高達成目標的成功率。


Specific具體:明確定義特定的改進領域。
Measurable可衡量:將目標完成度量化,這樣你才能夠追蹤進度達成率。
Assignable/Achievable可行的:目標應該是可達成的。這要求目標在挑戰性的同時,也要考慮現實可行性。
Relevant相關的:目標應該與你整體的計劃或願景相關。
Time-bound 有時限的:目標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完成期限,這樣可以保持專注和動力。


5. Thomas-Kilmann衝突處理模型



source: https://www.mtdtraining.com/blog/thomas-kilmann-conflict-management-model.htm

根據兩個維度——關心他人(合作)和關心自己(果斷),將衝突處理風格分為五種方式:

  • 競爭(Competing):高果斷,低合作。當個人希望快速解決問題且不顧他人利益時會使用這種方式。
  • 協作(Collaborating):高果斷,高合作。這種方式尋求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讓雙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
  • 妥協(Compromising):中等果斷,中等合作。雙方各退一步,以達到部分滿足。
  • 迴避(Avoiding):低果斷,低合作。這是將衝突推遲或逃避,適用於無法解決或情況不緊急時。
  • 包容(Accommodating):低果斷,高合作。個人放棄自己的需求,滿足對方的需求。

6. 心流模型


當技能等級與挑戰度匹配時,最能進入心流狀態。如果挑戰度太低,會覺得無聊;如果挑戰度太高,會覺得有壓力。



7. 周哈里窗




根據[自我/他人] [知道/不知道]兩個維度,構成的矩陣。

1. 公開區(Open Area):

這是個人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分。包括你的行為、態度、技能、感受等明顯的特質。這是最健康的溝通區域,當它越大時,說明與他人之間的理解和透明度越高。

2. 盲區(Blind Area):

這是個人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的部分。這可能是某些行為、習慣、缺點或特徵,別人看得清楚,但自己卻無法察覺。別人的反饋可以幫助縮小盲區。

3. 隱私區(Hidden Area):

這是個人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部分。包括你不願意公開的情感、經歷、想法或意圖。隨著信任度的增加,個人可以選擇分享更多信息,擴大公開區,縮小隱私區。

4. 未知區(Unknown Area):

這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可能涉及潛力、情緒反應或未經探索的才能。透過自我發掘或新的經歷,這個區域可以逐漸縮小。


8.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模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提出的一個人類需求理論。
這個理論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描述了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這些需求依次滿足,只有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它與人們金錢花費模型有點

雷同,當人們實現層次越高,會花更多時間、金錢、精力在更高層次的需求。但實際上人的相對基本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伊壁鳩魯主義(知足)和享樂跑步機主義(不知足)之間的衝突。



9. 布爾迪厄的資本理論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經濟與文化資本理論源自於他對社會階層、權力結構和資本累積的研究。他的理論主要描述了社會資本如何影響個人的行動與社會地位,並且將資本區分為三種類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還有人加入第四種: 政治資本)

這些資本是相互流通影響的,例如文化資本可以轉成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可以轉成經濟資本等等。



10. 帕雷托法則


又稱為80/20法則或是重要少數原則。意思是相對少量的原因可能帶來相對大量的結果,這之間的比例呈現冪次法則分布。可得見於許多的自然、社會現象。也與M型分布相關。

這個原則的啟發性在於令人們在多種情境中更有效地分配資源和精力,聚焦在ˋ少數重要的問題上。例如時間管理、資源分配、解決問題、知識學習等。



11. 長尾效應



長尾效應(Long Tail Effect)與82法則形成對比。它是一種描述在市場中,小眾產品或服務如何積累成為主要市場份額的現象。這個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著作《長尾理論》中闡述。根據這個理論,隨著數位化和網路平台的興起,市場不再僅僅由暢銷產品主導,而是開始容納更多的小眾產品,這些產品的總銷量可以與或超過主流產品的銷量。(但需要時間)

由於網路時代降低了資訊傳遞成本,網路購物降低庫存成本,再加上社會的多元化,因此小眾商品也能開始存活,找到自己的利基。

至於82法則何時發生作用,長尾效應何時發生作用,孰強孰弱,就要看應用的場域。應般來說,多元性、差異性越強的領域,長尾效應越強;反之則82法則越強。

不受社會因素影響的自然事物,則通常具有常態分佈的傾向。


12. 黑盒子模型

黑盒子模型(Black Box Model)是一種在分析系統或過程時,不需要了解內部運作機制的概念。研究者只關注輸入和輸出,而忽略內部的細節或運行邏輯。這個模型常用於處理複雜的系統,特別是當內部結構過於繁複或未知時。

黑盒子模型的核心特點:

1. 輸入和輸出:只需要了解系統的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而無需理解系統內部是如何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

2. 內部不可見性:系統的內部結構、算法、運行過程等被視為「不可見」或不需深入分析的部分。

黑盒子模型的優勢在於,它能夠簡化對系統的分析和操作,讓人們可以專注於可觀察的結果,而不必陷入對複雜內部機制的深入研究。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人們周遭的黑盒子越來越多,大多數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沒關係,只要知道怎麼用就好。這實際上也是一種人們腦力的節省,因為只要少數專家懂得發明即可,而給其他的人去應用。

但這也使得社會對於善於解釋事情的人給了更多關注,而非那些真正懂得事情原理的人


13. 賽局理論

解釋: 賽局理論是數學和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析工具,用於研究個體(或「玩家」)在競爭或合作情境下的決策行為。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策略,並且他們的行動會影響彼此的結果。賽局理論旨在找出在特定規則下,玩家應該採取的最優策略。最著名的例子是「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這個理論用來分析兩個理性個體在合作與背叛中的選擇。

啟發

戰略思維:賽局理論讓我們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預測其他玩家的行為,並根據預期做出
最佳決策。這種思維方式有助於在複雜的互動中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合作與競爭平衡:賽局理論強調了在競爭和合作中的微妙平衡,讓我們理解什麼時候應該合作,什麼時候應該自我保護。

資訊不對稱的管理:它還揭示了資訊如何影響決策,提醒人們管理和利用資訊來達成最佳結果。

應用

經濟學與商業: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可以通過賽局理論來分析定價策略、競爭者行為和市場反應,找到最佳的競爭或合作模式。例如,兩家競爭企業在定價策略上的選擇常常像一場賽局。

國際關係與政治:國家之間的談判、軍事對峙或聯盟組建可以被視作賽局,政府通過賽局理論來評估各方的行為,找到最佳的外交或戰略行動。

生物學與生態學:在進化生物學中,動物之間的競爭和合作行為可以通過賽局理論解釋。例如,某些動物種群的合作策略是基於賽局中的均衡來確保生存與繁殖。

法律與社會科學:法庭判決、公司談判,甚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博弈行為,如交易和談判,也可以用賽局理論來分析。

賽局理論的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它可以模擬和分析幾乎任何涉及決策和互動的場景,從商業競爭到個人選擇,幫助理解和預測行為。


賽局理論的一個重要啟示是,當競合雙方能夠交換資訊並尋求合作時,利益能最大化;反之,當資訊不能流暢交換時,雙方可能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造成雙輸的局面。

賽局理論的策略使用並非穩定的,通常要看使用的場合與環境而定。最能經得起考驗的策略是「以牙還牙」策略:首先採取友善合作策略,如果發現對方不友善會佔便宜,就改成[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14. 六項思考帽

六項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是由愛德華·德·波諾(Edward de Bono)提出的一種創意思維工具,旨在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提升思考的效率和品質。這個方法將思考過程分為六種不同的「帽子」,每種帽子代表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通過有意識地切換思維模式,團隊或個人能夠在解決問題時更加全面和靈活。

白色帽子(White Hat) - 客觀、數據與信息:

關注事實、數據和客觀信息。當戴上白色帽子時,思考者需要專注於客觀的信息,而不涉及情感或判斷。這有助於理清事實、填補信息空白。

紅色帽子(Red Hat) - 情感與直覺:

代表情感、感覺和直覺。當戴上紅色帽子時,思考者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直觀感受,而不需要解釋或證明。這允許情感在決策過程中被承認。

黑色帽子(Black Hat) - 批判與風險:

代表批判性思維,專注於潛在的風險、困難和問題。戴上黑色帽子時,思考者需要指出問題和潛在風險,從而避免可能的失敗。

黃色帽子(Yellow Hat) - 樂觀與利益:

代表樂觀的思維,專注於好處、機會和潛在的成功。戴上黃色帽子時,思考者需要考慮積極面,尋找可能的機會和收益。

綠色帽子(Green Hat) - 創造與新思維:

代表創意、創新和新想法。戴上綠色帽子時,思考者應該探索新的想法、方案和創新,無需被現實條件限制,開放思維。

藍色帽子(Blue Hat) - 控制與管理:

代表控制與管理思維過程,負責規劃、組織和調整整個思維過程。藍色帽子通常用來指導討論,確保其他帽子都被適當應用。



15. 九大團隊角色

九大團隊角色(Nine Team Roles)是由英國管理學家梅瑞迪斯·貝爾賓(Meredith Belbin)提出的團隊角色理論,用來解釋一個高效團隊的不同角色組成。根據貝爾賓的理論,團隊的成功依賴於各成員在團隊中的角色分工和相互協作,這九大角色可以分為三大類:行動導向型、思考導向型、人際導向型。

行動導向型(Action-Oriented Roles)

1 推進者(Shaper):
特徵:精力充沛,具備動力,喜歡挑戰現狀,推動團隊向目標前進。
優勢:推動變革,敢於面對挑戰,決策迅速。
弱點:有時過於急躁,容易與人衝突。


2 實施者(Implementer):
特徵:實際、可靠、組織力強,能將想法轉化為行動。
優勢:高效,能將計劃付諸實施。
弱點:可能不願意接受新的想法,顯得過於保守。


3 完美主義者(Completer Finisher):
特徵:細心,專注於細節,注重品質和期限。
優勢:擅長發現錯誤,確保工作高品質完成。
弱點:可能過於挑剔,對他人要求過高。


思考導向型(Thinking-Oriented Roles)

4 智多星(Plant):
特徵:創造力強,富有想像力,擅長解決複雜問題。
優勢:提出創新且獨特的解決方案。
弱點:有時過於理想化,忽略實際可行性。

5 專家(Specialist):
特徵:對特定領域有深入專業知識,專注於提供技術建議。
優勢:具備專業技能和知識,能提供專業見解。
弱點:過於集中於自己的領域,缺乏大局觀。


6 監督者(Monitor Evaluator):
特徵:理性、冷靜,善於分析和評估信息。
優勢:能客觀地做出判斷,幫助團隊評估方案的可行性。
弱點:有時顯得過於消極或缺乏熱情。


人際導向型(People-Oriented Roles)

7 協調者(Coordinator):
特徵:成熟、自信,擅長領導和分配工作。
優勢:能有效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確保資源分配合理。
弱點:有時過於依賴他人完成工作。

8 凝聚者(Teamworker):
特徵:合作性強,富有同理心,善於調和衝突。
優勢:促進團隊協作,擅長維護和諧。
弱點:可能迴避衝突,難以做出艱難決策。

9 聯絡者(Resource Investigator):
特徵:外向、熱情,擅長與外界聯繫,尋找資源與機會。
優勢:擅長建立外部聯繫,為團隊帶來新的資訊和資源。
弱點:可能失去熱情,難以保持持久專注。


啟發:
-角色多樣性:高效的團隊應該包括不同角色,以補充彼此的不足並最大化團隊效能。
-角色互補:每個角色都有優勢和弱點,通過互相支持和協作,團隊能更全面地應對挑戰。
-理解個人強項:團隊成員應認識自己的強項,並在團隊中發揮作用。

一個良好的團隊應該有不同的角色,互補合作。一個良好的管理者或工作者,應該了解自己和團隊成員的特色,互相合作。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