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從股市現象與物理學的相似性來看股市投資策略

 在《霍金大見解》中,霍金在介紹宏觀物理法則與微觀物理法則時,用擲骰子的比喻,生動的介紹了宏觀物理與微觀物理運作上的差異。這令人聯想到股市波動與物理學法則的相似之處。


在微觀物理學,也就是量子力學中,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即不確定原理)。如果要確定質點位置,動量就不太確定;如果要確定動量,質點位置就會不太確定。也就是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下,微觀物理的預測是機率性的。就好像在擲骰子一樣。


而在宏觀物理現象中,一切則是能夠預測的,如同嚴格的機械論一般。然而這是因為微觀量子所體現的不確定性,在巨量的相互干涉下,幾乎被抵銷了,所以在宏觀現象中,要出現微觀物理的樣貌,是微微微微微微微乎其微,機率接近為不可能。


同樣用骰子做比喻,骰子骰一次的期望值雖是3.5左右,但是實際骰出來1~6都是機率相同的。但是骰10次、千次、萬次就不同了,總和期望值一定越來越逼近期望值,也就可以視為發生偏離亂數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這就說明為何在宏觀現象中,微觀物理的特性幾乎消失。


我們回過來看股市波動的表象,跟微、宏觀物理的表象也有點類似。股價每分波動的現象,可能震幅會很大、很驚人,但是用日線的角度去看,分的波動就被忽略了。同樣的,用週線去看,日的波動就被忽略了。所以同樣的,當我們用更宏觀的角度觀察時,小型波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它們可能互相抵消,因此在宏觀的記錄下,不再呈波動狀,而是平滑狀。


按照一般的看法,股價越短期的波動,越難以預測,且原因越難論定。可能是人們跟著股價隨風而起的不理性波動,而這樣的波動也可能像漣漪效應般越滾越大,儘管從根本看它其實是沒有理性的基礎。不過時間拉越長,它就越容易回歸到基本面支撐的價格上。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將股價的短期波動視為物理中的量子特性,它是隨機而不確定的,且在宏觀物理下可被忽略掉的。那麼股市中的宏觀物理法則是甚麼呢? 大概就是基本面,或是市場的正確評價。時間拉越長,基本面的作用力越大,隨機不理性的作用力越小。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建立甚麼樣的策略? 

首先,優先挑長期方向向上的股票。這表示這支股票的基本走勢就是向上走的。例如年線、月線長期上走。

其次,觀察較次級的波動,從波動中找進、出場點,當波動有一定規律時,嘗試從波動的低點進場,波動高點出場,或者抱著不動,反正長線來看,應該還是上漲的。比如說挑好月線長期上走的股,那就看日線波動來挑進場點。

最後,更次級的股價走勢就不要費時間看了,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容易讓人分心、亂了分寸。就同我們關注宏觀物理,就要忽略微觀物理的作用。比如日線,索性不看。然後同樣的,也不要因為日線一時崩,就嚇到跑掉。


那麼何時該出場了? 從長線來看,股價的整個趨勢扭轉了,此時可能又加上消息面告訴我們該股的基本情勢變了(相當於表示該股的物理法則變了),那我們考慮出場。

即便是想要先獲利了結,也一樣,當漲勢已經高度乖離,開始跌回,也可考慮出場。但是但是,如同我的seafood說的,長期看好的標的,記得持續關注,再找進場點。


長期走平的標的我們不優先考慮,而長期往下走的更是乾脆不碰。想賺價差? 先想想有這本事嗎? 為何要挑難題做呢?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對於量子力學也是頭痛不已不是嗎?


結論:看年、季、月限定方向(標的),看週線決定進(出)點。日線,忽略它。


如果進場開始崩怎麼辦?何時要止損? 要懂得適時認錯。可能是自己看錯了;也可能是看對了但運氣不好,不要讓風險大到會受不了,不要歐印。我們不追求全勝,而是高勝率,並持續檢討我們的大觀念策略和長線上是對是錯。

如果明明長線上是對的,卻因為短期現象而認輸,那就是信心不夠,沒話說。


然後盡量別做空...。股市長期大多上漲,如同物體受重力般遲早下墜。跟最強的力作對,要不就是藝高膽大,要不就是自作孽...。


--------------------------------------------------------------------

股市與物理的另外一個相似性在於,方向與動量。


在宏觀物理中認為,假設能夠知道一個質點的動量以及位置,就能夠以物理定律預測過去當下的過去樣貌與未來樣貌。


在股市樣態中,同樣有動量以及位置的表現,也就是[交易量]和[股價走勢]。


但是物理學的定律是亙古不變的,而個股股價的走勢法則很可能是會變化的,一般來說,我們認定它短期走勢是人們的投票機,長期走勢則是公司基本面的表現。

換言之,股市的走勢不會完全遵照經驗法則,但也不能說完全不會。理論上,如果基本面變化不大,則股價會按照經驗發展;如果基本面發生變化,則股價不會按照經驗發展。

但這只是題外話,因為身為一個散戶,我們就是不能確定基本面的變化,所以才嘗試從股價變化來推估。


我們將走勢和交易量當作兩個參數,大略可以得出六種情況。

1. 走勢向上,交易量大。這表示向上動能強,值得嘗試進場,雖然我們可能湳已確定漲勢會到哪。


2. 走勢向上,交易量小。這表示緩漲,其實也不錯,可長期放著。


3. 走勢平,交易量小。代表股價平穩,不值得特別投資,但可關注。


4. 走勢平,交易量大。代表看法兩極,難以觀察,最好別碰。


5. 走勢緩跌,交易量小。慢慢在跌的股票,除非情勢反轉,否則別碰。


6. 走勢急跌,交易量大。肯定是遇上了不好的消息,猛跌一波,但是這種急跌有時容易反彈,可以當跌勢終止時,抓住反彈機會。(急漲亦然)


結論:長期緩漲股值得長放;急漲股來得及可追看看,但須更密切關注;其次是急跌反彈股,也可關注。 長期股價平穩股...,可當定存。其他的,就忽略吧。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50個改變思想的黃金觀念

 



相信有好方法,相信積累,相信實踐,必帶來更好的生活。
  1. 120%篤信自己有更好的未來,以此願景面對人生的困頓和苦厄。   
  2.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找到自己的複合成長。擁有強大的自信。
  3. 所謂財富自由,是指不必再為了滿足生活所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把每天當作是人生的第一天,無論好壞,過去的已過去了。
  4. 快速入門一個領域的方式是:掌握最小必要知識。接著,實際去做,逐步改善。關注事實,不要關注別人的看法。
  5. 個人的商業模式: 販賣時間的上班族》》販賣個人產品.專業.服務》》買進他人的勞動再賣出 (創業)
  6. 為老闆工作的同時,也是為自己工作。為老闆工作,獲得的是薪水,為自己工作,獲得的是成長。因此,別太計較薪水,而是關注有沒有成長。
  7. 創業或商模的核心:剛需--消費者認為的剛需。培養創造力。
  8. 用金錢換時間,並將時間花在學習和自我成長。
  9. 思想改變價值觀,價值觀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
  10. 人的三大財富:時間,金錢,注意力。 注意力三大坑:湊熱鬧,從大流,操他人的心。注意力重於時間,時間重於金錢
  11. 冥想:半小時乃至兩分鐘都可以。好處有:提升健康,提升快樂,提升社交,提升自制,改善大腦,提升效率。
  12. 元認知能力:反省自己的思考模式
  13. 過度追求面面俱到的安全感,會使人過度分心,無法集中。成大事不拘小節,大智若愚。
  14. 觀察趨勢,活在未來。
  15. 自己是貴人,才能遇到貴人。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得多。越樸素的道理越永恆。我助人則人助我。
  16. 眾人皆錯我獨對,價值更大。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意見,最後自己決定。別花太多時間證明自己正確,只管去做對的事。
  17. 世界有主觀成分,也有客觀成分。你如何對世界,則世界如何對你。(自證效應)  
  18. 觀察他人的長處,學習,不爭辯。
  19. 抱怨無濟於事,不要抱怨,並遠離抱怨者。
  20. 價值觀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各人價值觀不同,勿以偏概全。
  21. 為何人們學不好英文,因為不是剛需。剛需(和習慣)帶來學習趨力,讓優秀成為習慣,剛需塑造大腦。高瞻遠矚,選擇正確,耐心積累。
  22. 小心自我感覺良好,適度危機感。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再為了生活而出賣自己的時間。
  23. 在一個維度上做到最好是很難的。專精一個領域的同時,跨域培養多維能力。單維只有長度,多維則有體積。
  24. 決定價值的不是成本,而是需求。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思考整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5. 道理太簡單易得,反而不被珍惜。應當認真琢磨並實踐重要的觀念,若覺得事不關己,那就真的事不關己。
  26. 耳濡目染更是真正的學習,進入好環境,多接觸優秀的人。(鏡像神經元學習)
  27. 每天給自己灌雞湯,自強不息。
  28. 從給人教,到看書學,最後是自己摸索自己學。
  29. 別死盯著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30. 不要倚賴「努力」與「堅持」,而要善用熱忱和環境
  31. 相信學習必有收獲。
  32. 每個領域遊戲規則不同,有的靠技術,有的靠運氣,不可錯置。
  33. 能控制的錢,才能拿來投資。
  34. 想的人多,學的人少,做到的更少。人致踐則無敵。
  35. 學習投資:找標的,記錄績效。
  36. 外行人愛冒險,內行人控制風險。
  37. 永遠不要all in。計算勝率,而非追求必勝
  38. 投資不要後悔早知道,只要是長期對的標的,晚進場同樣能獲利。
  39. 時間拉越長,預測越準。避開短期思考
  40. 關注週期,關注趨勢。
  41. 找到對的標的,定期定額買入。找到對的事情,持續的做下去。投資如此,人生亦然。
  42. 把注意力放在人生的大選擇,小節不拘。選擇的方法套用剃刀法則,只考慮最必要的條件。(例如創業的三大條件:剛需、高頻、大市場)面對決策時,作筆記,打分數。
  43. 無論創業或投資,最重要的指標在成長率。
  44. 70法則。10%成長率,約7年後翻倍。
  45. 體悟金錢的重要性。善用二二矩陣。做有趣又有用(能賺錢)的事。
  46. 所謂知識,就是長期有用的資訊,能帶來更好的決策和生活。大量知識會產生節點效應,融匯貫通。
  47. 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專注做最重要的事情。
  48. 想明白了就有執行力,不需與情緒和本能對立,而是相處。
  49. 知識本身無法變現,知識結合行動才能變現、才有價值、才有力量
  50. 所謂朋友,就是能共同成長的人。對老朋友,要主動花時間聯繫。交友,要挑正向、上進、有能力的人。投資自己,並與親友共同成長。
後記:如何成為一個更幸褔的人? 進步的感覺是阻力,如同鳥向前飛、魚向前游。保持正向、不受打擊,鼓勵他人,創造共贏。


心得:勵志、正向、類雞湯的書其實蠻多的,但是這本書看的感覺真的跟其他書很不一樣。裡面的道理有的比較深、有的比較淺,但是都很接地氣。換言之,是一本確實打動我的自我成長類書籍。看完我覺得自己正向了許多,眼界似乎也看得更遠了,很奇妙,或許是被作者打動了吧。而且很難得的是,書裡的觀念不僅很動人、很有說服力之外,作者的行文相當實際且淺白,沒有太多冗贅的抽象理論或是打高空,所以讀起來似乎有種作者在面前說話的感覺,這應該是這本書深具感染力的原因。

總的來說,作者李笑來抓到了所謂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諸多重點,並說明了為何接受、學習、最後實踐這些重點觀念,終將帶來收穫。這本書並不是那種廉價的勵志雞湯文組成,我認為它確實能改變讀者的想法、觀念,進而是改變行動,然後理所當然地改變命運。更重要的是,他不斷的去重複、去論述,為何這些正向的觀念是正確的,並且是有效的。同時也不厭其煩地說明,什麼是有價值的。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一堂課,裡頭的道理是相互融貫的,一節一節讀完,覺得像是思想按摩、觀念矯正似的。

這確實是一本能改變思想、有助自我成長的好書。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Improvement Pill: 6 Things You Must Have In Your Life 六項人生的必需品

 




1. 確定性Certainty
人需要確定性,傾向希望自己能夠對事情有所掌握。例如穩定的薪資、住所、食物等等,以獲得基本的安全感。


2. 多樣性Variety
人需要各種多樣性的資源,使自己感到刺激愉悅而不會無聊。例如多樣的食物、多樣的旅程、遇見不同的人事物等等。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追求美食、去各地旅遊。


3. 重要性Significance
人需要感到被重視,尤其人的夢境有可能是一個人的潛在慾望的投射。


4. 愛、人際聯繫Love/Connection
人需要與他人產生人際關係,關心他人同時感到被他人關心,若過度缺乏人際互動,一個人的大腦會萎縮。現代有不少人沉迷於社群網站,而這有可能會傷害實質的人際互動。


5. 成長Growth
人需要感到成長,一天比一天好,例如技能、資產等,有時人會離開現職,不是因為待遇不好,而是因為不再感受到成長的空間。


6. 貢獻感Contribution
人希望感到有所貢獻,例如幫助他人、教導他人等。幫助他人能感到快樂。




只有在這六項基本需求被滿足,好的習慣才能慢慢建立起來;或是好的習慣必需能或多或少滿足這六項需求。否則的話,不良習慣例如電玩、毒品、酗酒等,就會成為滿足這些需求的媒介,而讓人越陷越深。



總結:
滿足基本需求>
了解意志力的運作模式,以建立核心習慣>
透過建立良好的核心習慣,它會為你帶來其他的良好習慣,並排擠壞習慣>
持續好習慣的進行,直到它自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最後當你的良好習慣能夠滿足你的人性慾望,沉迷於惡習的行為和誘因就會消失。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Improvement Pill: How To Build Your Self Discipline 如何建立自我成長



1. 就像肌肉一樣,意志力是可以鍛鍊的,有在嘗試努力某件事的人,意志力會勝過放棄努力的人。


2. 與其試著移除壞習慣,不如建立核心好習慣。最後這些好習慣會將壞習慣排除掉。


3. 因此,持續堅持好習慣,意志力會逐步增強,同時從事好習慣所需要的意志力也會逐步下降。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Improvement Pill :加強意志力的5種方法

 


1. 將大目標分割成小塊,例如你的目標是閱讀一本書,那就將任務分割成,閱讀一章、甚至5頁,然後繼續重複。


2. 加強自信心,相信你能完成目標。


3. 相信人的意志力有極大潛能,這個信念本生變能提升意志力。


4. 改變對自己的認知,不要想著自己是積習難改的人,想像自己已是洗新革面的人。


5. 高層次思考,回想做這件事的意義與目標。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My philosophy of stock investment

 1. 根據市場效率理論,當前的股票市值,[接近]充分反映股票的價值。當資訊越被充分傳遞和解讀,市場價格的效率越好。


2. 但市場效率有兩個例外,一是某個股票的潛藏價值長期不被大都碩投資者辨識出來 (而這是少數價值投資者能夠獲利超前大盤的原因);另一是某個股票的價格受到炒作,產生了不理性的暴漲 (或暴跌)。


3. 當一個股票上漲(下跌)時,要嘛是它的價值整逐漸反映在市場,要嘛是它在不理性的暴漲。也有可能事先反映價值,接著不理性的追漲。


4. 參考道氏理論,我們或許可以如此假設,一支股票的上漲階段的區分,來自於不同族群對於訊息處理的速度和效率不同。如理論所述,股票的上漲首先是內行人開始買進,接著是精明投資者或是跟隨者開始買進,最後是最末端的散戶開始進場。在這個階段,股價開始面臨上漲壓力,因為股價充分反映了價值,且一些精明投資者開始賣出。


5. 現在我們有幾個問題。第一,我們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漲勢,逐漸走向末端,或者它只是上漲段的震動。第二,我們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上漲,是價值體現,還是一波炒作?


6.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設想,權值越大的股票、成交量越大的股票,是越難被炒作的,因為這麼作需要相當大的資金,也很容易被其他股民脫手。因此,當權值大的股票開始緩漲、暴漲,或是緩跌、暴跌,我們假設這是一種效率反映。但是,這不代表這支股票不會有非理性的振幅出現。根據前述的道氏理論,內行人的行動會先走,最後才是散戶的動作,散戶基本上是跟著人家走的,所以我們可以主張,最後的漲跌幅,也就是散戶的行動,代表著趨勢的結束,也就是不理性的走勢也走完。接下來可能會有小幅的趨勢反轉,或是停在這個點的震盪期。

所以結論是,當大權值股出現趨勢時,這個訊息是真的,趨勢應該會讓交易量從低走到高又走到低,直到訊息路人皆知,股價卻上不去,那麼反轉日子就不遠了。(理論上權值股若是忽高忽低,這是很不合理的現象,那就跑吧)  並且如果大戶有心要出貨或出貨,根據[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看法,放出反消息是很合理的 (想吃或說利空、想出貨說利多)。所以若是利空消息、股價卻不跌,或是利多消息、股價卻不漲,那就更證實了是反消息。


7. 以上是權值股的推論。接著是中小型股的推論,也就是平常交易量不大,市值也不大的股票。這類股票的特性是,可能長期股價不動,直到議題開始出現時,交易量暴增,股價起伏大,暴漲暴跌等。這類股票的問題是,由於權值小,我(散戶)就很難判斷它的趨勢是真實還是炒作。特別是像這種股票,很可能是炒手心儀的目標,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個公司真的要起飛了,那我們該如何判斷? 

 

8.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想,大戶若要炒作,韭菜沒長高,應該不會太早割的。所以遇見初升段,不妨跟進,反正無論是真是假,總要長高了才割。而如果是真的價值反映,長高了就不會割了。但身為散戶可能升了一波就害怕出掉了,沒差那就算了吧。其次是看產業題材和財報,如果題材屬於炒短線,或是財報很難看的,那麼價格一開始崩,必跑無誤。


9.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關於趨勢出現的作法:a.如果遇見初升段,無論甚麼股,買進無誤。b. 如果過沒幾天開始跌,不明確的小型股,快跑,甚至漲不太上去,也可跑。而權值股,小跌不必跑,大跌或一直跌,跑。 至於加減碼,看趨勢,趨勢越明顯,就加碼,反之,減碼。


10. 成交量,續前所述,成交量告訴我們的,是趨勢的出現與否。大的成交量,也是是異於以往的成交量,代表趨勢,也可能是炒作。直到成交量回穩,代表回歸常態。如果成交量變異不大,股價緩緩上升,代表緩升是常態,適合長期投資。反之如果成交量變異不大,股價緩緩下跌,代表下跌是常態。如果成交量大,股價忽漲忽跌,代表妖股,不碰。


11. 關於震盪,代表一價格區間內股值的來回波動,屬正常現象,持續越久,越穩定,且區間可能越小。如果越震越大,那也就接近妖股的表現,最好不要碰。


以上可說是接近[投機]的股市思維模式。

---------------------------

再來談談[投資]。

1. 從價值投資的理論來看,獲益意味著買進了價值大於價格的股票。但是,根據市場效率理論,股票的價格會快速趨近其價值。因此,價值投資的獲利,可以說是來自超乎常人,甚至超乎許多菁英的價值估量,才能夠獲利。 (例如傳說中的巴老)  這種獲利的必要條件是: 1. 它需要長期,當然,短期可能會快速兌現,但也可能很快跌回。 2. 需要了解產業前景 3. 需要了解產業的深度知識,甚至是財報之外的隱性資訊。 這個部分,我們大致可以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產業專家的範疇了,所以沒啥好說的,明眼人自明瞭,需要聽別人訊息來判斷的,已經屬於B階。


2. 另外一種管道,放長線。也就是所謂的ETF大盤投資,或者說找那種有如平緩上坡、穩定配息的股票,買下去就對了。這種股票大致算是穩定投資、穩定配息,收益大致可預期,如果它暴漲,你算是賽到的,如果它暴跌,你怎知它是出事了,還是不理性暴跌? 所以總之,就穩穩買、穩穩賺,可以根據愛謝客的理論,跌幅大時多買一些,漲幅大時少買一些,甚至賣一些。當物價上漲、科技停滯、股價高攀(本益比、淨值)、亢龍有悔的時候,減少持碼。大概就這樣,這是半牛、一年控一次的操作。

這種投資方法可說是無腦多,放棄波段操作,獲取資本的自然成長。特別是大盤指數型的ETF,等於是讓整個市場看不見的手幫你調節,有價值的股票自然會慢慢漲上去。

另一個問題是,我應該在這類型的股票放置多少資金? 可能是3成,或5成,或7成。這取決於個人主動投資的效果而定。如果個人主動投資的效益不如被動投資,那麼被動投資的占比就應該大一點,反之則否。我個人會希望3成在大盤ETF,3成在績優股,最後3成是自由配置或主動投資。


3. 這種投資,比起投機行為有諸多好處。首先,不必關注技術面,技術面的資訊相當複雜,有價格、交易量、新聞、走勢等等,這些過多的資訊讓人拿不定主意,特別是短中線交易。另外股票市場有上千張個股,如果要費心思逐個觀察,恐怕心力都交瘁了。第二,短中期投機行為讓人放不下心,想要時時關注。第三,短中期投機容易進退失措,長期績優股就算崩了,也可能有底氣放長期;投機型股票就不同了,因為不知道底部在哪,一旦虧錢就想趕緊止損,結果可能是砍在阿呆股,也可能確實這股票跌去不復返。無論如何總是虧了,而且增加心理負擔。

我們的目標是財務自由,也就是有更大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必須」太多時間在研究股市,而且這樣的研究不是自己喜歡的,那麼就本末倒置了。

根據我這幾年的經驗,股市投資的方法越基本越好。基本面>技術面,而且「歷年」的財報數據比所謂的「題材新聞」更可靠,因為至少可以量化,也就可以評估、評價。題材、概念這種東西很難量化,當然它還是可以加入考慮,而且熱門題材績優股的漲勢也確實很驚人。 何為績優股? 過往歷年走勢成微幅上漲的就是了,最典型案例即台積電。過去如何,未來蠻可能也如何的,情況有變再說。

因此,前面討論的到是理論也好、技術分析也好,也許這些討論是的確有獲益空間的,真的可以在這樣的操作下讓獲益更多,但是但是,這種投機操作需要花時間、花精神,一班的上班族哪有時間玩這個? 硬要玩的結果下很可能是虧了,這可能也未必是因為技術分析無用,而是因為沒有時間、不適合上班族。


4.所以結論是,我應該將大部分的心力和資金放在基本面、ETF。


----------

大盤市場

1. 政策、資金、信心,決定了大盤的趨勢勢大多頭或大空頭。大多頭不要做空。

2. 多頭時間持續長,但空頭可能來得快,一瞬間崩跌。


----------

財報:

1. 觀察長期財報可發現,它與過往股價走勢還是高度相關的。通常本益比好的股票,如果股價長期漲不動,觀察可發現可能它沒有了成長動能,產業進步空間不大;或者獲益不穩定,或者負債比高、有風險。


2. 如果找到了財報基本面不錯,穩定成長、本益比好,但不太熱門的個股,不妨投資,易賺不易虧。也就是葛拉漢所謂的安全邊際。至少就我的經驗確實是如此的。


四大要素:價值面(本益比)、安全面(負債比)、獲利性(ROE、ROA)、成長性(每年成長幅度)。

財報也就是金流:穩定性、成長性、持久性、獲益量。

---------------

虧錢的經驗:

依據我個人的經驗,虧錢的股票來自靠著概念而買的、覺得可抄底買的、隨便試試看買的、最後因為意外暴跌的。不過,這也很難說。靠概念賺錢的股票也是有的。


前面我認為,開始上的股票都可接接看(無論是價值體現還是不理性追捧)。相反的,正在下跌的股票不要碰,不要試著抄底。理由是,好的東西大家搶著要(無論是否有價值),但是不好的東西不會沒人接的,大戶有的是錢,有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沒人買,所以結論是,正在下跌的股票一定是出了問題,無論有多少人知情箇中原因。


身為散戶,我們可以去買進基本上會一直漲的東西(ETF、績優股),財報還沒浮現就開始漲的股,可以嘗試追追看,但是不要太冒進,沒賺到也不要惋惜,因為這本來就是身為資訊落後的散戶的我賺不到的。賺到自己應該賺到的就要珍惜了。至於正在下跌的,不買。如果從底部開始V轉,而且下跌來自一時的行情,基本面也佳的話,就可以考慮。

----------------

雖然前面提到,無論甚麼樣的股,只要開始漲,可以考慮跟進,但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有困難。原因之一是,進退不得據,這樣的股票,上漲可能是泡沫,我們不知它應該漲到哪,也不知下跌會跌到哪。如果買進隨即下跌,心理壓力會很大。我認為不敢買這種股的原因,有一方面來自康納曼所稱的避苦>趨樂的心理作用。因為即便這種操作勝率不會太低,但因為不敢久放,止損又不甘心,使得它給我們的心理負擔大於實際。


--------------

最後的總結:

1. 3成無腦ETF,買了不賣也沒關係。3成績優股,無腦多。基本面好、產業趨勢好、價格穩成長。最後3成,可空手,也可主動操作短中線,題材股等。


2. 投資沒有用嘴巴說這麼容易,實際操作都會耗費時間和心力,所以方法越簡單越好,大道至簡。不要玩自作聰明、以為智商壓制、與市場對作的花招。以我個人經驗,這樣都是虧的多。(因為我不是巴菲特吧...)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一趟智慧的人生之旅--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杜拉克

 



這是一部簡短回顧彼得杜拉克的傳記式影片。


-應該花時間精力在加強你的優點,而不是改善你的弱點。

-企業不只是經濟的,而是一種組織。

-好的管理者是文化的英雄。

-管理學是一種實踐,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就像醫學一樣。

-管理就像是一個音樂指揮家,本質在於如何正確地對待人,讓人們將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最大。

-人力不是公司的成本,而是公司的資源。

-知識經濟崛起,最重要的資源不再是資本,而是知識。而教育(學習)將成為社會最重要的活動,並且是終身的活動。

-如果你的業務在該領域不是第一或第二,那就放手吧。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改變人們的生活,包括員工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