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 —— 幫助重要決策的四大撇步 (W·R·A·P)

 


《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的作者是 Chip Heath 和 Dan Heath 希斯兄弟合著的書籍,他們是《Made to Stick》和《Switch》等暢銷書的作者。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做出決策,克服常見的決策陷阱和偏見,以實現更好的結果。


這本書提倡用四大決策階段來對治決策會遇到的四大偏誤。哪四大偏誤呢? 第一是過於「偏狹的框架」,也就是只想到有限的選項,沒想到更多可能性。第二是「確認偏誤」,也就是只用自己預先偏好的選項去自我強化證成,沒辦法用更客觀的角度來評估選項。第三是「短期情緒」,也就是過度受當下情緒影響,無法做長遠思考評估。第四是「過度自信」,也就是太過相信自己的決策,沒有想好B計畫,或是檢討方針或策略。


對治這四項問題的方法,分別為:

1. 擴增選項W:藉由增加資訊、請教權威等,擴增目前能有的選項。

2. 分析選項A:跳出慣性思考框架,嘗試檢視每個選項的真實效果。

3. 抽離情緒R:將決策期延長,或是長遠思考,以降低受當下的過重影響。

4. 準備迎接錯誤P:抱持不確定心態,如果發現決策是有誤的,可以接受修正。


一、避免陷入偏狹框架

1. 不要採用2選1框架,這樣決策的失敗率更高。

2. 用[機會成本]概念思考現有選項,可能會發現「更佳解」。也就是,將你現有的有限選項所需投入的成本,設想其他可能能換得的資源。

3. 提出更多方案,讓決策有3~5個選項。

4. 同時提出「趨吉」和「避凶」選項,並考慮同時進行,增加效益。

5. 請教有經驗的人,或是探究問題亮點,或是採用類比方式,來找到更好的問題解方。


二、真實驗證假設

1. 用「反對意見」或「反向思考」來挑戰自己有自信的成見。

2. 提出「可驗證假設」來思考可能的否證。

3. 採用開放式詢問取代既有成見質疑,來尋求意見。

4. 必要時採用「刻意犯錯」,以檢驗認為錯誤的方案是否真的不可行。

5. 謹記大數法則基本概率,別讓個人內在觀點蓋過客觀數據。最好的情報蒐集法是外在客觀數據 + 內在近距離觀察。

6. 試水溫:想知道結果就嘗試做看看,後續可以再迭代修正。試作比面試或左思右想的效果更好。 (實驗精神)


三、抽離自我情緒

1. 先脫離當下可能影響決策的緊迫環境,再來思考決策。

2. 三時段思考:作了這個決定,10分鐘 / 10個月 / 10年後會如何?

3. 小心[因循苟且]、[習以為常]的誘因。 (稟賦效應、害怕失去)

4. 把決策想成給好朋友的建議,或是一個新接觸決策的第三人,來作出更客觀的考慮

5. 如果抽離決策後還是無法作出決策,思考最重要的價值或優先事項。


四、準備迎接錯誤

1. 用[評估區間]和[安全邊際]來預估決策後果。

2. 作最足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3. [冗餘準備],並不是浪費,而是提防意外。(電梯的承載是表面規範的10倍)

4. 用模擬演練做好事前準備。

5. [絆腳索]概念:在沿襲作法前,別忘了你是有選擇的。(記得沉沒成本)

6. 把大計畫切割成小部分,確認每次你都想繼續(而非一次幹到底)。

7. 相信[正確程序]的必要性,即便可能要多花點時間,但它可以讓決策參與者感到公平,也讓人不會事後後悔。


總結回顧

1. 擴增可能選項 >>  2. 實際檢驗選項 >> 3. 進行客觀決策 >> 4. 預防與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