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一部發人深省的自傳--《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Educated)》

 


    這是一本作者的「前半生」自傳,她在書中描述了她從一個「畸形」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被教育各種偏激的世界觀以及不當的對待,最後在正常社會中生活,才醒悟自己的過去生活原來是「不正常的」。這本書讀來相當精彩,因為作者的原生家庭經驗實在蠻獵奇的,讓人看了情不自禁繼續看下去。同時也很欽佩作者的勇氣,勇敢對抗原生家庭的不合理,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有一種魅力,能夠讓讀者也開始回憶起童年家庭的種種,對於自己後來的人生和性格有何影響。但是我猜想大部分人讀這部書應該會感到慰藉,慶幸自己生在相對「正常」許多的家庭,這已是相當幸福的。

    必須說,中國版的書名取得相當好: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甚至比原書名Educated還更饒有意境;台版的: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雖說也是很直白,但感覺就差了不少。

    老實說看這本書完全不覺得作者會是要炫耀自己出生惡劣卻拿到博士 (台版書名可能有這種印象),這本書更像是一種個人的「啟蒙」,從舊有的家庭灌輸思想中跳出來,並且奮力追求自己的道路。篇幅不長,閱讀起來也很輕鬆。我想特別適合推薦給立志獨立自主的女性朋友讀讀。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拋棄定型心態,努力就能成長—《心態致勝》心得

 



    《心態致勝》這本書的作者卡羅杜維克是一位心理學博士,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圍繞著一個很簡單的觀念,那就是「定型心態」會造成現狀無法改變,難以解決問題;而「成長心態」能夠激發積極行動,讓人事物改善。

    這本書在goodread網站上評價算相當高,12萬的評價數,均分大約4分。雖然這本書有點厚,其實很多內容是案例和研究結果,觀念非常的簡單。但是仍相當受用。

    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的差異是什麼? 打個比方,有人可能認為人的智力、能力、個性很難改變;有人可能認為人的智力、能力、個性只要透過努力,是能夠改變的。前者就是定型心態,而後者就是成長心態。先不論何者較正確,關鍵在於前者的心態會導向決定論,事情就是這樣了,很難改變。而後者會導向積極努力的行為,然後事情就真的會改變。

    作者提出了許多研究說明,定型心態的人更容易給人下標籤,不願努力甚至不敢努力,害怕失敗、害怕挑戰和嘗試,相信才能勝於努力,如果要努力才能改變,表示沒天賦。而成長心態的人願意接受挑戰,願意接受失敗,重點不放在成績結果,而是放在是否有成長,並相信努力會帶來成長。到後來成長心態的人,會有越來越多的成長和進步,也更容易邁向成功。

    定型心態的人會比較在意成績結果,他們在獲得檢驗成果時會比較興奮。而成長心態者則是在學習和感到知識有所拓展時感到興奮。

    但是嚴格說來,不能說某個人一定是定型或成長心態,每個人都可能有這兩種心態,只是有不同程度,或是在不同領域。

    因此,作者認為邁向成功的重要關鍵不在於才能,而在於心態。有成長心態,才會願意努力,願意學習,勇於挑戰,也才能邁向成功。


    作者舉出了一些不同的領域皆適用於成長心態。例如教育,定型心態的老師不太相信學生真的能突破,或者是憑幾次的成績對學生產生標籤印象。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更難以進步。而定型心態學生會因為不希望表現差而放棄挑戰學習,寧願待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而這會抑制學習。

    在運動界方面,過於相信天賦的運動員,未必就能成功。反而許多成功運動員,一開始天賦並不突出,但是勤於努力,最後表現亮眼。

    在企業界,定型心態的領導人或主管,會傾向菁英主義,只相信自己的才能,把其他員工當免洗筷。或者是只注重才能天賦,這樣的結果是,組織難以成長,而且愛做表面功夫,避免犯錯。成長心態的公司則注重團隊精神和成長,因此公司和員工能共同成長。

    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例如在愛情上,定型心態會認為,這個人個性就是這樣,關係無法改善。但是成長心態者會認為,努力經營關係,相處的情況就會改善。

    在教導方式上,讚美學生的努力,會比讚美其天賦或表現成果更好,因為肯定努力的作用會讓學生持續努力。而稱讚天賦或結果,會加強學生的定型心態,害怕表現不好而乾脆避免挑戰。

    其實我們的心態當中,可能有許多部份是屬於定型心態,只是我們並無自覺。可能是自我認同,比如認為自己的個性就是如此,或者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就是如此。

    綜言之,成長心態意味著擁抱挑戰,相信努力,從挫折中學習,從批評中學習,與他人共好而不是視他人為威脅,最後是相信自己能夠改變。這樣的心態更能邁向成功。

-----------------------------------------------------------


這本書的觀念簡單而且實用,我想這是這本書廣受歡迎的原因。其實先天能力和後天努力一直是常被討論的一個議題,但是我認為兩種理論都有其道理。每個人都有天生較突出的特性或能力,但是後天努力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尤其是再好的天賦若無後天努力,也是發揮有限。所以最好的方針就是探索自己的長處,同時積極的努力,不要妄自菲薄。相信如此必定會有良好收穫。共勉!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錢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跟錢好好相處》(Your money or Your life) 心得

 


這本書的原版其實是本老書,大概二十多年前就出了,作者是喬杜明桂,但是近期第二作者薇琪又把他老書新作,再寫了一次。其實這本書的內容稍微感覺有點基本,沒什麼新的東西,道理都是聽過的,不過這些道理還是很基本,所以閱讀的過程還是能幫助檢視一下自己的理財哲學。

這本書是分成九大步驟,但是我覺得其實也不用拆這麼多部分。簡要來講就是基本的價值觀:金錢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標,所以不要本末倒置。做好開源節流,不該花的錢別亂花,賺到的錢存起來,用錢賺錢,或許有一天就能財務自由,然後不用再過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

以下簡介九大步驟。

---------------------------------------------------------------

一、跟過去和解

    1.算算自己過去賺了多少錢

    2.列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二、活在當下

    1.算算自己付出的時間能賺多少錢(類似實心的概念,但是還要扣掉其他成本,例如為了上班付出的治裝費、交通、餐費、看病、健康、痛苦..等)

    2.算算自己花出去的錢,值得嗎? (錢=用生命換來的薪水)


三、每月收支表

    把自己花的錢用分門別類的方式記起來。(也就是記帳)


四、問三個問題

    1.用生命活力換算買來的東西,值得嗎? (例如: 買杯咖啡相當於上班半小時,值得嗎?)

    2.這個花費符合我的價值觀或人生目的嗎?

    3.如果不再為錢工作,消費習慣會改變嗎?


五、製作月收支圖,放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


六、學習如何降低開支

    電信費、去圖書館借書、自己煮...,一些大家都有概念的小訣竅。


七、最大化收入

    其實這章主要在談工作這件事。這是這本書中我覺得最值得看的一章。其他的章節都太老生常談,而且我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所以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有這章談了蠻多多關於工作的事,孫然也不是很深,但我覺得有助於反思。


八、資本交叉點

    當你的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超過你的日常支出,你就可以宣告財富自由。也就是可以不用上班,或者說至少不是非得上班。作者用的報酬率是年收益4%。


九、為財務獨立做投資

    介紹一些用資本賺錢的方式,但是蠻淺的,股市的部分就是推REF,簡單暴力實用。

---------------------------------------------------------------

心得:

    我個人看這本書後是沒感覺太大收穫。因為我本身算是個相當節儉的人,所以裡頭教得一些小技巧我覺得蠻基本的。比如有意識的花錢,想清楚有需要再買。不要用花錢當作發洩,就算是想放鬆,也可以找找省錢的方式。很多東西可以用租的或借的,或者用修的,不一定要買。有些我甚至認為是節省的亞洲人都會有的概念,可能是消費主義旺盛的美國才會這樣把血拚當習慣。總言之在省錢妙招方面,這本書沒有太多新東西能學。

    另外就是書中穿雜很多作者個人經歷和案例,我自己是覺得有點充版面。因為真的值得記下來的重點並不多。

    簡言之,這並不是一本[投資書],而是[理財書]。然後,裡面的理財觀念其實蠻基本,但是當作當作一種回顧我覺得也是還可以。重點觀念如:

    -工作本質是為了賺錢,其他的好處是附屬的,不是絕對的。

    -不該花的錢別亂花,否則為錢奔波永無寧日。

    -盡早開始儲蓄,才能讓錢幫你賺錢。

    -生活許多花費其實可以省下,只要動動腦筋...。

    -最重要的,錢是生活的重要工具,不是目的本身。所以為了賺錢而喪失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不值得的。(當然為了早日財務自由而奮鬥是合理的)。亂花錢而喪失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更是不合理的。反過來講,如果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可以不必要花很多錢,那麼早點退休,或者過兼職的生活其實也沒啥不好的。為了世俗眼光,或者奢華習慣,而硬要維持高收入、高消費,其實很不智。


    最後,雖然這本書的觀念我覺得很基本。但是如果有覺得自己理財不太行、愛亂花錢、常常不知自己錢花哪去的朋友,我還是推薦看一看這本書。因為理財真的是很重要,如果一個人為了錢的問題,被綁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一輩子,那麼這輩子豈不是與奴隸無太大區別。踏入社會多年後,我才越來越體悟,理想夢想與財務是密切相關的,沒有基本財務能力,談理想,幾如癡人說夢。反過來講,先把財務搞好,才算是逐夢踏實。財務理想,過想過的生活,雖不中亦不遠矣。好像有點現實,但大抵如此,而且對知足的人來說,過想過的生活不一定非要多少錢。我自己看到周遭有些朋友的花錢習慣,有些是不太苟同的。不珍視金錢的人,等於不珍視生命,因為錢是用生命換來的呀! (至少對非金湯匙背景的人而言是如此) 。我個人是這樣覺得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