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哲學

顯示具有 思考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思考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5分鐘精華書摘:《大格局大思維》(The Magic of Thinking Big) 重點懶人包

 




《The Magic of Thinking Big》 是 David J. Schwartz 博士撰寫的一本經典自我幫助書籍,首次出版於1959年。這本書專注於教導讀者如何通過大膽思考和積極的心態,來獲得個人和職業上的成功。

這本書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勵志書,在Goodeads上也累積了近10萬的評價數。強調大格局的思考,以追求長期成功、避免糾結小事。避免值得一看,



第一章 相信自己會成功,你就會成功

1. 思考成功,不要思考失敗。

2. 每隔一段時間提醒自己,你比自己以為的更優秀。

3. 把信念格局放大。


 

第二章 擺脫讓人失敗的病:藉口症

1. 健康藉口症(「可是我的身體不好」)

別拿健康當藉口,健康差的人多的去。


2. 聰明藉口症(「可是只有聰明的人才能成功」)

別妄自菲薄,心態比能力更重要,思考能力比死知識更重要。


3. 年齡藉口症(「沒用的,我太老〔或太年輕了〕」)

別想著「已來不及了」,該想「還有多少時間可利用」。


4. 運氣藉口症(「可是我的情況不一樣,我就是運氣很差」)

專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第三章 建立自信,消滅恐懼

5種培養自信的練習1. 坐在前排 2. 直視別人的雙眼 3. 走路加快四分之一 4. 勇於發言 5. 燦爛的笑 

實踐以下5個步驟,為自己帶來奇效
1. 行動治癒恐懼 

2. 投注大量心力,只將正面念頭放在記憶心智中 

3. 以客觀角度看待他人 

4. 作對得起良心的事 

5. 常實踐前段5個培養自信的練習



第四章 如何培養Think big

別讓小事阻礙你Think big

1. 專注於大目標上 2. 問自己,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 3. 別糾結於小問題


練習Think big的5種方法:

1. 別低估自身價值 

2. 多使用大器、正面詞彙 

3. 拓展視野,看見未來可能性,而非僅眼前現狀 

4. 用大格局,認真看待自己當下的工作 

5. 不要拘泥枝微末節 

第五章 如何發揮創意來思考與擁有夢想

相信自己做得到,大腦會幫你找到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認為不可能,大腦就會停止設想可能的解決方案。

大人物喜歡聆聽,小人物愛碎嘴。向他人提問,鼓勵他人說話。專注傾聽。開放思考各種可能的點子。


刺激心智的兩種做法:把好點子記下來。回顧這些點子。


6種創意思考的方法:

1. 相信能夠辦到。

2. 別被傳統所麻痺。

3. 每天問自己「怎麼作能更好」。

4. 問自己「怎麼作能更多」。

5. 傾聽和提問。

6. 拓展心智,鍛鍊腦力。

 

第六章 你的思維會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思維模式決定行為。你的行為則決定別人如何對待你。

看起來是個重要人物,就會用重要人物的方式思考。

相信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對待工作的態度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以及是否有潛力承擔更大責任。

你認為是誰。你就是誰。

每天對自己精神喊話好幾次。

對自己銷售自己的廣告詞: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強項 > 把它寫下來 > 每天至少私下練習廣告詞一次。

把想法變成現實的4個步驟:

1. 讓自己看起來是個重要人物,有助於自己用重要人物的方式思考。

2. 相信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3. 每天對自己精神喊話好幾次。

4. 在各種情境中問自己「重要人物會怎麼想」。

 

第七章 管理環境:要做就要做到第一等

以成功為目標,重新制約自己。

別讓負面的人妨礙你Think big。我們身處的群體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務必待在心態正確的團體中

八卦是思維毒素。

7種方式打造讓自己成功的環境:

1. 留心環境 

2. 打造協助自己成功的環境,別讓環境阻撓自己。

3. 別讓眼界窄小的人阻礙你。

4. 向成功人士徵求意見。

5. 打入新圈子,讓心靈曬曬暖陽。

6. 避免環境中的思維毒素,避免八卦。(可以談論別人,但千萬只談好事)

 7. 不管做什麼,要做就做第一等。


第八章 讓正確態度成為你的盟友

態度決定一切:「培養我很有動力」、你很重要服務優先的態度。

激勵他人,得先激勵自己

讓對方感受到重視,就會收到最好的回報。讓人感到受重視,對方就會在乎你;對方在乎你,就會為你做更多

把服務擺在第一位,錢財自然隨之而來。

3種方式培養迎向成功的態度:

1. 我很有動力:深入了解、用心去做;

2. 你很重要:稱呼別人的名字、表達感謝;

3. 服務優先:超出他人預期需求。


第九章 對他人抱持正確的態度

成功仰賴他人的支持。

真正具有領袖風範的人懂得先主動認識別人。

失意時的思考方式,決定了你與成功的距離。

實踐以下7項原則,贏得他人愛戴:

1. 練習當個討人喜愛的人。

2. 主動建立友誼。

3. 接受每個人都有差異和極限。

4. 傳播正面思想和能量。

5. 把說話機會讓給別人。

6. 以禮待人。

7. 遇到挫折別怪到他人身上。


第十章 養成採取行動的習慣

行動派與被動派的差異:光有點子不夠,唯有行動,才能產生價值。

強制發動心理引擎:不要等心理進入狀況,先行動。

 「馬上就做」是成功的關鍵:別拖延,現在開始。

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

如何養成以行動為本的習慣:

1. 當個行動派

2. 別等萬事俱備才行動

3. 記住,光有想法無法成功

4. 用行動來治療恐懼、培養自信

5. 直接採取行動來進入狀況

6. 馬上去做不要等

7. 勇於承擔責任,付諸實踐

 

第十一章 如何轉敗為勝

用挫折推動自己前進。

毅力需要搭配實驗精神。

如何化失敗為勝利:

1. 從失敗中學習

2. 勇於對自己提出建設性批評

3. 別怪罪運氣

4. 毅力需搭配實驗精神

5. 無論處於任何逆境,試著找出光明面

 

第十二章 善用目標幫助自己成長

職涯規畫最重要的一課:開始之前要先搞清楚目的地

達到目標的最重要條件是強烈渴望目標。善加淬鍊的慾望即是力量。

人只能把靈魂投注在真心渴望的事物上。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聽從自己的渴望。

啟動「自動執行機制」:全心沉浸目標的神奇之處,就是你會持續往目標邁進。

 「再走一哩」法則:一小步一小步往目標邁進。

就算繞路也沒關係,只要可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好。

任何能提升思考能力的事物都是教育

採取行動的8個法則:

1. 訂定清楚的目標

2. 寫個10年計畫

3. 臣服自己的渴望

4. 讓重大目標成為自己的導航系統

5. 一步步達成目標

6. 建立30日計畫

7. 對繞路處之泰然

8. 投資自己


第十三章 像個領導者一樣思考

領導法則第一條:設身處地為你想引導的人著想。

領導法則第二條:想想看,有人情味的做法是什麼?

領導法則第三條:思考進步、相信進步、追求進步。

領導法則第四條:花時間與自己對話,培養卓越的思考力。


行動指南

一、眼界狹小的人想打擊你時,請發揮Think Big

二、內心浮現「我無法勝任」的念頭時,請發揮Think Big

三、即將爆發爭端或齟齬時,請發揮Think Big

四、感到消沉頹喪時,請發揮Think Big

五、感情開始退色時,請發揮Think Big

六、感到職涯步調變慢時,請發揮Think Big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查理蒙格談「人類誤判心理學」

1. 獎懲的超級反應

「如果你想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誰給我麵包吃,我就為誰唱歌。」

誘因力量如此強大,要懂得它對人們和自身的作用。


2. 愛屋及烏作用

人容易愛上初次產生感情的事物。

一但有愛意,就會產生偏好,加以效仿,難以客觀評斷。


3. 恨屋及烏作用

人會對討厭的事物產生偏見,然後對產生的事物加以討厭。


4. 避免懷疑傾向

懷疑耗費腦力,人原始不喜歡懷疑。這是宗教存在的理由之一。


5. 避免不一致傾向

為了節省腦力,人們喜歡一勞永逸的思考,於是容易養成思考上的習慣、行為上的習慣。

所以一旦習慣或是思想的種子養成,後續很難改變。

如果一個人一直被迫對另一人好,他就會開始假設那個人值得如此。

如果一個人一直自欺,最後他就會相信。


6. 好奇心傾向

人天生有求知、好奇的心。


7. 康德式公平傾向

公道自在人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 羨慕忌妒傾向

其棟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


9. 回饋傾向

「以怨報怨」、「以德報德」是自然的叢林法則,「以德報怨」的策略會使人或組織覆滅。

沒有投桃報李,會使人產生罪惡感。


10. 簡單聯想誤導傾向

簡單聯想容易讓人把兩回事擺在一起。如同使者效應:把帶來壞消息的使者殺掉。或者是倒果為因,東西好而貴,聯想成東西貴而好。 


11. 簡單避免痛苦傾向

當人們面對難以接受的事實,會扭曲事實。


12. 自視甚高傾向

敝帚自珍。人們偏愛、高估自己的想法、事物。批愛與自己相似的人,偏愛自家公司產品。人不喜歡改變自己,而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藉口。


13. 過度樂觀傾向

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


14.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人們對於相對剝奪感的激動,勝於實際的損失。

人們難以接受結果不如預期,或是情況、待遇變差。

獲得再失去,比從未獲得更痛苦。

銀牌得主比銅牌得主更悲傷。

一個錯誤的投資,可能讓人把好幾個正確的投資也賠進去,只為了翻盤。


15. 社會認同傾向

人們有從眾的傾向。

年輕人有效仿同儕的傾向。

環境造就人,周遭人有什麼行為,自己也容易有什麼行為。


16. 對照誤導傾向

框架效應。正所謂「當兵二三年,母豬賽貂蟬」。把東西變便宜的方法,是在旁邊擺一個更貴的東西。


17. 壓力影響傾向

適度的壓力能夠激勵人,而過於龐大的壓力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使其崩潰。


18. 易得性誤導傾向

「如果我的愛人不在身邊,我就愛我身邊的人。」

不要因為一個概念容易取得,就信以為真。

用客觀既定的程序、規則,來協助判斷。


19. 不用就忘傾向

重要的思考方法,要學而時習之,不然很容易忘記。


20. 毒品誤導傾向

遠離不當的上癮。


21. 衰老誤導傾向

年紀大了認知會衰退,所以要勤而學習。


22. 權威誤導傾向

人們容易過度相信、崇拜權威。

跟隨權威的心態,會讓人腦袋變漿糊。


23. 廢話傾向

當蜜蜂搞不清楚狀況時,牠不會閉嘴,而是胡說八道。人也是一樣。

重點在於,不要讓胡說八道的人去干擾真正在做事的人。


24. 師出有名傾向

任何事情,只要給個理由,無論是否有理,說服力都會大增。

然而在理想情況下,無論是學習或工作,還是該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25. 魯拉帕魯薩效應

以上種種心理效應,若發生複合的綜效,就會有強大的力量。能夠使人們上當、崇拜邪教、陷入瘋狂。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

1. 要得到你最想要的東西,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持續學習。每天早上起來,要比昨天聰明一點。


2. 避免極端的意識形態。


3. 試著把事情反過來想。


4. 將不平等最大化。(馬太效應)(82法則)


5. 如果你真的想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那麼必須擁有強烈的興趣。


6. 信任是最好的制度,勝過各種繁文縟節。


--我的劍留給能夠揮舞的人--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查理蒙格 (Charles Munger)——實用的思考方法(Practical Thought about Practical Thought?)

 

一、簡化問題的最佳方法,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二、善用數學。唯數學才能揭示科學的真實面貌。




三、不能只從正面思考,也要會從反面思考。

思考如何成功之外,也可以思考如何會失敗,然後避免它。



四、最好、最實用的智慧,來自基礎的學術知識。

學習各學科的基本知識,時時熟悉之、運用之。

不要成為狹隘領域的專家,這樣會變成只懂敲釘子的槌子。

跨領域學習,當然如果真的不擅長的領域,可以仰賴他人。



五、理解綜效 (魯拉帕魯薩效應)。

很多事情是由各基本因素共同發酵而成的。

對於事情的理解也同樣要仰賴綜效。

對於一家公司的成功。可以從心理學角度、產業角度、市場需求角度、規模效應等各角度切入,便能掌握事情的大要。



愛因斯坦自認,成功的四個因素,首先是自我批判,接著才是好奇心、專注和毅力。


------------------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查理蒙格的投資檢查清單 (Charles Munger's Investment Checklist )

 


查理蒙格的投資哲學(也是人生哲學)有三大法寶,分別是[多元思維模型](透過博學各類學科)、[能力圈](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利用)、以及[檢查清單]。


檢查清單能幫助提醒自己不要犯最基本的錯誤,並把基本的事做對。


--------------------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都應該從衡量風險開始,尤其是商譽風險

.納入適當的安全邊際

.避免與道德有問題的人打交道

.堅持為可見風險要求合理賠償

.記得通膨和利率風險

.避免犯下大錯:讓資金持續虧損


獨立:只有童話故事裡才有人告訴國王沒穿褲子

.客觀理性需要獨立思考

.你的對錯並不取決他人同意與否,而是你的分析判斷是否正確

.隨波逐流只會讓你獲得一般的績效


準備工作:獲勝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你能提出一些見解

.透過廣泛閱讀把自己變成終身學習者;培養好奇心,努力每天都聰明一點

.比求勝更重要是做好準備

.熟練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如果想變聰明,持續問「為什麼」


知識分子的謙遜: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只在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辨識和查核否定性證據

.不要追求「虛偽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你是最容易愚弄自己的人


分析嚴謹: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遺漏

.區分價格/價值;財富/規模的不同

.記住淺顯的,勝於掌握深奧的

.做個商業分析師,而非市場、經濟學、或證券分析師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第二層或更高層次的影響

.要往前想也要往後想;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配置:正確配置資本是投資者的首要任務

.最佳用途是從次佳用途比較出來的

.好點子得來不易;當時機對你有利時,要狠狠下注

.別愛上投資項目;要視情況而定,伺機而動


耐心:克制天生好動的傾向

.複利是世界大八大奇蹟,非到必要,別打斷它

.避免多餘交易稅和摩擦成本,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幸運降臨時保持頭腦清醒

.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人活在過程中


果斷:當適當的時機出現時,要果斷、堅定地採取行動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機會不會常常來敲門,所以當機會來臨時,要抓住它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改變:接受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

.認清並適應所處世界的本質,別指望世界來適應你

.不斷挑戰和主動修正「最愛的觀念」

.正視現實,即使你不喜歡,尤其在你不喜歡的時候


專注:讓事情變得簡單,記住你原來打算做什麼

.聲譽和誠信是最有價值的資產,而且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徒生厭倦無聊的情緒

.不要見樹不見林

.務必排除不必要的資訊干擾

.面對大問題,別當鴕鳥



--------------------

蒙格真不愧是偉大的投資者、思想家、博學者,值得敬仰的人

參考資料:《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一如既往》 (Same as Ever) — — 在變化多端的世界中,你應該聚焦的不變道理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的又一著作,談論範圍從財富有關的議題拓展到社會大小事。

跟前作相比,是有一些重複處,但不失為幫人思考大格局的好書。

此書主要想強調的重點是,很多事情是人所不能預料,所以不如聚焦在亙古不變的重要事項。



書摘:

-----


1 千鈞一髮

小事情可能產生蝴蝶效應。未來難以預測。


 2 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最大的風險意外,可能會是你從沒料想過的事。


 3 期望與現實

事情的評價未必來自客觀標準,而是期望。

快樂幸福的關鍵在於,降低期望


 4 瘋狂的心智

一個人的缺點可能恰好也是一個人的優點。牛頓發現三大定律,但同時沉迷煉金術。馬斯克常有驚世駭俗之舉,但同時也因此能大膽新創。

凡事皆有一體兩面,不能奢求只要好的、不要壞的那面。


 5 瘋狂的數字

許多事情是機率性的、處於灰色地帶,但是人們企求確定性,希望用二分法決策。

人們不擅長處理大量數字和機率,這使得我們對少數案例或事件過於敏感。


 6 贏在好故事

別忽略故事的力量,它比正確、詳實更為強大。哈拉瑞敘述的不是新穎的史觀,但是他的文筆讓所有人為之著迷。

不要忽略說好故事的力量


 7 無法運算的事物

有些重要的事情無法透過量化的數字來了解。戰爭、經濟景氣、股票估值等皆是如此。

承認這些事情:事情的發展有時會遠離客觀數字;每個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你眼中的瘋狂、可能是別人眼中的正常;只要有誘因,人們的瘋狂難以估量。


 8 平靜會播下瘋狂的種子

穩定帶來樂觀,樂觀帶來懈怠,懈怠帶來衰敗,衰敗帶來悲觀,悲觀帶來奮發,奮發帶來穩定成長。周而復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大自然中,今年的繁榮,可能會造成明年的蕭條。

在人類世界中,人們總是要看到崩潰才知道適可而止。


 9 太多、太急、太快

萬物有時,不能揠苗助長。萬物有其極限,人長太高會生病;企業太大會崩潰。長得太快的樹容易折。

如果想賺更多、賺更快,會受到相應的代價。

欲速則不達


10 當魔法出現時

宏觀來看,壓力和逆境往往能造就不凡的成就或發明。適當的痛苦和壓力能帶來成長,整日無憂無慮則不會。


11 一夕的悲劇與長遠的奇蹟

好消息總是慢慢行進,而壞消息總是晴天霹靂。

事情的成就需要各條件俱足,而壞事只要一個條件不足。

進步來得太慢,使人們容易低估。沒發生壞事的好,容易被人忽略。


12 微小而重要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微不足道的事情,長期持續能發揮強大力量。

複利即是其中之一。

故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不集涓滴之流無以成江河。


13 狂喜與絕望

過於樂觀,可能常常失望;過於悲觀,可能無力前行。

善用兩端,短期悲觀以奮鬥;長期樂觀以展望。

像悲觀主義一樣儲蓄,像樂觀主義一樣投資

像悲觀主義一樣計畫,像樂觀主義一樣夢想。

作最壞的準備,作最好的期望。


14 完美之下,必有損傷

凡事一體兩面。強壯的動物善於捕殺,但也更不靈活。忙碌工作多產,但缺乏空閒去思考。

不要把時間佔盡,留些空閒時間思考、放空、散步、啥都不做,往往是創新的契機。

越是追求完美,可能會越脆弱。

投資亦然,追求最好報酬率,必有隱藏風險。

「夠好」就好


15 本來就很困難

絕大多數值得追求的事本就不容易。工作中有50%能樂在其中就好了。每個人的工作皆不可避免遇到混亂、官僚、爛人、壓力等等。

如果無法容忍任何糟糕事,將會一無所獲。

辨識代價為何,然後判斷要不要接受,是人生與工作的取捨藝術。


16 不斷奔跑

取得競爭優勢很困難,維持競爭優勢更困難。風水輪流轉才是正常現象。

成功會帶來傲慢。成功會刺激成長,直到不堪負荷(彼得定律)。成功會讓人因襲守舊。

要維持競爭優勢,很難高枕無憂。


17 未來的奇蹟

別低估未來科技的發展潛力,它總是能超出人們想像。現在的小玩意,可能是明日的大商機。


18 比看起來更困難,不像看起來那麼有趣

事情從外表上看起來總是很美好,裡面則是一團糟。人是如此、生活是如此、企業是如此、工作是如此、產品是如此。

專業人士可能只在擅長領域優秀,成功人士犧牲的一面常不被外人所知。


19 誘因: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

說服之道在誘之以利,而非說之以理。」 by 富蘭克林

相較理性,誘因對人的行為動機影響更強大。這就是為何人們會鋌而走險,會投機。

Time雜誌的創辦人本想將雜誌定位為Fact,後來發現根本辦不到。

想理解人們看似瘋狂的行為,思考他們的誘因。


20 現在才明白

很多事情人們一定要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例如大蕭條、戰爭。親身經歷的學習,很難以書本知識代替。


21 長期思維

長期思維看似合理,實則困難。務實際的長期思考最好從務實的短期行動來接近。

長期很難預測,所以關鍵是保持彈性。

試著區分耐心與固執,前者應著重在不變的大道理。


22 過度努力

複雜的賣相更好,但是簡單的事物更有效。

治療疾病複雜且費工,預防疾病簡單而更有效,但是前者更能賺錢。

學習簡化事物帶來的益處和智慧。困難不會加分,過度努力、過度複雜,反招其害。


23 傷口會癒合,疤痕會一直在

沉痛的經驗、重大的心理創傷,會留下不可抹滅的影響。

因此人們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事,因為經歷不同。

分歧始終會存在,一如既往。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11招讓選擇不再是困擾而是幫助

 



1. 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選擇

不要讓過多不必要的選擇消耗自己的心力,縮減到重要的幾個選擇選擇,
或是只在重要事件做選擇,其他的交給習慣規則。

2.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個挑選者,而非撿拾者。先檢視自己的重要要求,再進行挑選,
不要在過多的選擇裡耗費心神。
如果都沒有打中重點需求的,也許該換個環境。

3. 調節你的「最大化」傾向

當個知足者,不要追求最好,追求夠好即可。


4. 別太在意機會成本

選了就選了,不要太在意另一個「更好」的選項。
不要患得患失,享受、感恩已做的選擇。


5. 別讓自己有反悔的餘地

永遠可能再出現更好的選擇,
但是不下決定的話,最後將一無所有。
一鳥在手勝於十鳥在林。


6. 習慣感恩

多感恩珍惜已擁有的,多想想比下有餘,不要整日想著比上不足。


7. 減少後悔

後悔無濟於事,多半是心理因素作祟,畢竟千金難買早知道。
著眼於當下、未來能改變的事情。


8. 為「適應效應」做好準備

快樂值是會遞減以及回歸均值的,不要陷入「享樂跑步機」的陷阱。
無苦即是樂。


9. 降低期望

別抱太高期望,就會發現,生活處處超出期望地快樂。


10. 減少與他人比較

人比人氣死人。爭地位永遠是零和賽局。
尋找自己定義的快樂,追尋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11. 有一點限制反而更自由

不要幻想無限的選擇權,不要費時間思考無數的選擇。
淡化對瑣碎決定的焦慮,著眼於長遠真正重要的事情。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But if you try sometimes, well, you might find
You get what you need"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逆思維》(Thank again)——人生就像在起霧的夜晚開車,只能看到前頭數公尺,但最終還是能走完全程

 



作者Aam Grant是華頓商學院教授,有多部暢銷作品。例如[反叛]、[給予]、[擁抱B選項]。這本《逆思維》主要講的是為何人應該學著去改變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以及如何改變想法。

以下書摘。

-------------------------

第一部 個人的重新思考:更新我們自己的觀點


第一章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及科學家走進你的心裡

◎別過度當一個謹守信仰的傳教士、企圖主導的政治家、只想批判的檢察官,當一個能隨著證據改變想法的科學家。

◎知識是力量,不知為不知是智慧

◎別讓知識或聰明關閉了接納其他可能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第二章 紙上談兵及冒牌貨:找出信心的甜蜜點

◎達客效應:越無知自信心越高。

◎而自信心越高越沒有動力學習。(所以,不要停止學習和自我批判)

◎保持「自信的謙遜」,相信自己有改變成長的能力,同時對學習抱持虛懷若谷。盡量讓自信與能力成正比。當你過度自信時,保持點謙遜,當你沒有自信時,提高點自信。

第三章 想法有誤的喜悅:不相信你所想的一切的快感

你不是你的想法,否定某想法不等於否定你。(避免我執)

改變想法是好事,好的預測家願意時常改變想法,固執的專家更容易犯錯。


第四章 正向吵架俱樂部:建設性衝突的心理學

◎不要追求表面的和諧,不要一味尋求他人認同,不要害怕質疑。

◎用事論事的態度來批判和接受批判。


第二部 人際的重新思考:開啟他人的思維

第五章 與敵人共舞:如何贏得辯論並影響他人

◎一場好的討論不是爭勝負,而是像跳舞,用開放心態探討共識和歧異,而不是攻防。

◎在說服時,提出少數有力論點,好過提出一堆力道不一的佐證。

反對核心論點> 反對 > 提出不同理論 > 提出反例 > 回應語氣 > 人身攻擊 > 辱罵
反對核心論點> 反對 > 提出不同理論 > 提出反例 > 回應語氣 > 人身攻擊 > 辱罵

◎真誠有效的溝通並非總是隱惡揚善,曝光自身優勢;而是清楚自己(立論)的優缺,坦誠表達。


第六章 棒球場上的仇恨:動搖刻板印象以消弭偏見

◎強調與對立方的共同處,可以降低敵意。

◎將個體案例具象化,破除團體標籤偏見。

◎進行設身處地的想像。


第七章 疫苗溝通者及溫和的質問者:正確的聆聽方式如何帶給人們動機去改變

◎不要只想著勸說、說服對方。提出開放式問句,反應式傾聽,確認對方的想法。

◎如果對方發覺你有試著說服的動機,對方防衛心會更強。

真誠地傾聽,給對方空間去自己思考他們是否願意改變觀點。


第三部 集體的重新思考:打造終生學習者社群

第八章 劍拔弩張的對話:為我們的分歧討論消除對立

◎避免將問題二元化,認知每個問題都有其光譜和複雜性。

◎簡單、準確、普世性,無法面面俱到。

◎小心「____一定是對的;____一定是錯的」的想法。


第九章 重寫教科書:教導學生質疑知識

◎人們初期建立的知識會像母語一樣,根深蒂固,很難改變。

◎主動學習未必比聽講式學習更有趣,但是學習成果更好。有趣的學習不一定是好的學習。

◎好的教育方式不是快速給答案或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自行解決問題和改善。

◎好的老師教知識,偉大的老師教導如何學習思考。

   

第十章 這不是我們一貫的做法:建立職場學習文化

◎當組織同時有心理安全感和責任歸屬感時,才能塑造學習文化。

◎當沒有心理安全感時,人們不敢犯錯、不敢質疑、不敢批判他人、不敢違背傳統、不敢說出想法。

◎建議安全感的方法是,讓屬下有機會能夠挑戰上位者的想法,持續一段時間,讓人們知道異議是可以的。

◎然而,最好在已有取得專業信任度的情況下才暴露弱點,否則容易被視為能力不足。

◎不應該太過結果論,只因為結果良好,就忽略反省流程是否合理。



第四部 結論

第十一章 逃離狹窄視野:重新思考我們規劃最完善的職場及人生計畫

◎太早決定人生目標,可能會讓人執著於一開始的人生計劃,而不知變通。(承諾升級)

◎有時候太堅持未必是好事,心理沉默成本也是因素之一。(早閉現象)

◎思考志業應該思考「想要做什麼」。而不是想要「從事哪種職業 / 成為什麼樣的人

◎應該定期(半年)為自己進行職涯檢查,確認自己現在走的路。

◎越重視幸福的人,人生通常變得越不幸。原因一是太重視反而不懂得享受;二是過度強調快樂而忘了目的;三是過度追求個人快樂而忘了社會,並感到孤單。

◎不要追求快樂,應該追求能有學習和貢獻的事物。熱情經常是培養而來,而不是發現。

◎人生就像在起霧的夜晚開車,只能看到前頭數公尺,但最終還是能走完全程。

◎對我們每天做的事做出質疑,保持好奇、謙卑、懷疑。

◎重新思考能解放我們,去做比更新知識和看法更多的事。


後記 帶來影響力的行動

全書30個重點:

一、個體重新思考

1. 以科學家方式思考:用數據檢查你的假設

2. 以價值觀而非看法建立你的自我認同

3. 尋找和你觀點相左的資訊

4. 小心達克效應,困在愚蠢的山頂:檢查自己的自信和能力匹配嗎? 

5. 將自我懷疑轉化為益處

6. 擁抱想法有誤的喜悅

7. 從他人身上學會新事物

8. 打造異議網絡,而不是只有同溫層

9. 別逃避建設性衝突


二、人際重新思考

10. 練習聆聽、提問

11. 質疑如何 而非為何

12. 詢問「什麼證據能改變你的想法」

13. 詢問人們某種看法是如何形成的

14. 了解共通點

15. 觀點少即是多

16. 尊重他人自主選擇

17. 進行關於對話的對話


三、集體重新思考

18. 將有爭議的話題複雜化

19. 不要迴避警告與可能性

20. 擴張情緒範圍

21. 找機會給孩子破除迷思

22. 鼓勵孩子持續改進

23. 別問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

24. 放棄最佳典範

25. 建立心理安全感

26. 不要只根據結果來評價決策過程

27. 丟掉十年計畫

28. 重新思考你的行動,而不只是你的環境

29. 定期安排人生檢查

30. 找時間重新思考

 

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 —— 幫助重要決策的四大撇步 (W·R·A·P)

 


《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的作者是 Chip Heath 和 Dan Heath 希斯兄弟合著的書籍,他們是《Made to Stick》和《Switch》等暢銷書的作者。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做出決策,克服常見的決策陷阱和偏見,以實現更好的結果。


這本書提倡用四大決策階段來對治決策會遇到的四大偏誤。哪四大偏誤呢? 第一是過於「偏狹的框架」,也就是只想到有限的選項,沒想到更多可能性。第二是「確認偏誤」,也就是只用自己預先偏好的選項去自我強化證成,沒辦法用更客觀的角度來評估選項。第三是「短期情緒」,也就是過度受當下情緒影響,無法做長遠思考評估。第四是「過度自信」,也就是太過相信自己的決策,沒有想好B計畫,或是檢討方針或策略。


對治這四項問題的方法,分別為:

1. 擴增選項W:藉由增加資訊、請教權威等,擴增目前能有的選項。

2. 分析選項A:跳出慣性思考框架,嘗試檢視每個選項的真實效果。

3. 抽離情緒R:將決策期延長,或是長遠思考,以降低受當下的過重影響。

4. 準備迎接錯誤P:抱持不確定心態,如果發現決策是有誤的,可以接受修正。


一、避免陷入偏狹框架

1. 不要採用2選1框架,這樣決策的失敗率更高。

2. 用[機會成本]概念思考現有選項,可能會發現「更佳解」。也就是,將你現有的有限選項所需投入的成本,設想其他可能能換得的資源。

3. 提出更多方案,讓決策有3~5個選項。

4. 同時提出「趨吉」和「避凶」選項,並考慮同時進行,增加效益。

5. 請教有經驗的人,或是探究問題亮點,或是採用類比方式,來找到更好的問題解方。


二、真實驗證假設

1. 用「反對意見」或「反向思考」來挑戰自己有自信的成見。

2. 提出「可驗證假設」來思考可能的否證。

3. 採用開放式詢問取代既有成見質疑,來尋求意見。

4. 必要時採用「刻意犯錯」,以檢驗認為錯誤的方案是否真的不可行。

5. 謹記大數法則基本概率,別讓個人內在觀點蓋過客觀數據。最好的情報蒐集法是外在客觀數據 + 內在近距離觀察。

6. 試水溫:想知道結果就嘗試做看看,後續可以再迭代修正。試作比面試或左思右想的效果更好。 (實驗精神)


三、抽離自我情緒

1. 先脫離當下可能影響決策的緊迫環境,再來思考決策。

2. 三時段思考:作了這個決定,10分鐘 / 10個月 / 10年後會如何?

3. 小心[因循苟且]、[習以為常]的誘因。 (稟賦效應、害怕失去)

4. 把決策想成給好朋友的建議,或是一個新接觸決策的第三人,來作出更客觀的考慮

5. 如果抽離決策後還是無法作出決策,思考最重要的價值或優先事項。


四、準備迎接錯誤

1. 用[評估區間]和[安全邊際]來預估決策後果。

2. 作最足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3. [冗餘準備],並不是浪費,而是提防意外。(電梯的承載是表面規範的10倍)

4. 用模擬演練做好事前準備。

5. [絆腳索]概念:在沿襲作法前,別忘了你是有選擇的。(記得沉沒成本)

6. 把大計畫切割成小部分,確認每次你都想繼續(而非一次幹到底)。

7. 相信[正確程序]的必要性,即便可能要多花點時間,但它可以讓決策參與者感到公平,也讓人不會事後後悔。


總結回顧

1. 擴增可能選項 >>  2. 實際檢驗選項 >> 3. 進行客觀決策 >> 4. 預防與修正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Ray Dalio的 《原則:生活與工作》重點摘要 (生活篇)

 



Ray Dalio的 《原則:生活與工作》(Principles: Life and Work)這本書可以算是相當知名的一本書,作者是橋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創辦人,這本書中他分享他在生活與工作方面的「原則」。

我覺得這本書相當適合每一個關心生活以及在職場上打拼的上班族來看,不只是為了作者所提到的原則,而且我覺得作者的這種思考方式也很值得參考,也就是為自己訂立一些生活與工作的「原則」,這麼作的重要點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遇到種種各式各樣的事或問題,有時我們會意志不堅、猶豫不決、迷失方向,而堅守一些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堅持在自己本來所著眼的長遠目標上,例如作息、工作理想、人際等等。

作者Ray Dalio的 思考模式其實有點像工程師,而這些原則就好像演算法,持續打磨、更新的原則,能夠發揮掌舵的作用,引領公司、工作、或生活,逐步朝原先設定的目標邁進。

以下將重點摘要Ray Dalio在此書中分享的生活與工作的重點原則。(本書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Ray Dalio的人生經歷,第二部分是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以下僅分享二、三部分)

-------------------------------------------------------------------------------------------------------

生活的原則

1 擁抱現實,沉著應對

    1.1 當個超級現實主義者(hyperrealist):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了解事情是如何運作,並找出解決的方法。因此我們應該抱著務實的心態,做個「超級現實主義者」,也就是應該摒棄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著眼於現實情況以及有效的解決辦法。


    1.2 真相是任何良好結果的重要基礎:

    勇敢面對現實。不要只看「想要的一面」,而是了解「事實」。特別是面對棘手的問題時,逃避問題於事無補。


    1.3 態度要極度開放(open-minded)、透明:

    態度越開放透明,越有可能得到真實的反饋,而這能幫助我們成長。如果我們因為害怕批評而不願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感受,那就無法從中學習。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擁抱極度真實和極度透明,能讓工作和人際關係更有意義。


    1.4 向大自然學習現實如何運作:

    我們可以透過演繹(由上而下)或歸納(由下而上)去了解世界的各種法則。面對現實,我們不應太過固執己見,而是虛心學習,現實的原理或啟發能夠打破我們自以為的天真設想。

    所謂的「好」事,應能為整體的進化帶來貢獻。演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其軌跡就好像一個螺旋式的上升線,在每次的轉折關鍵持續進步。如果在轉折中不進反退,久而久之便走向衰敗。


    1.5 進化是人生中最大的成就和回報:

    個體會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為了利益而產生的競爭,會促使個體或社會整體進化。透過物競天擇,生物會演變成越來越適應環境的物種,透過學習與文化傳承,個人與社會會發展出越來越有效的科技、文明、制度、策略。


   1.6 理解大自然的現實教訓:

    從現實規律來思考,而不是從現實應該如何來思考。


    1.7 痛苦+反省=進步:

    嘗試與痛苦帶來的教訓,能使人成長。當感到痛苦時,應該痛定思考,反省自己從中學得的教訓。挑戰極限,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能有所收穫。


    1.8 權衡後續結果:

    人性容易著眼於眼前的快樂、直接的後果。如果我們能克制自己,避開眼前誘惑,戰勝痛苦,致力於真心想要的長期目標,那麼擁有成功人生的機率就更高。


    1.9 自負結果:

    心理學家發現,將事情結果歸因自己的人,勝過沒有的人。自己承擔結果,就有了進步的空間,如果總是歸咎於外因,就不會學習和成長。


    1.10 從更高的層次看這台機器:

    把自己想像成一台機器,試著想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有更好的產出結果。大多數的人犯的最大錯誤是難以客觀地看待自己,導致不斷的碰撞自己和他人的弱點。因此可以試著從客觀角度看待自己,如果自己有弱點,最好的方式是避開它或補強它,或者找人幫忙,,而不是不承認。由於人很難客觀看待自己,因此最好仰賴他人的建言。

總而言之:1.不要混淆希望和現實。2.愚者圖虛名,智者務其實。3.思考長期後果。4.別讓痛苦阻礙進步。5.壞的結果要自己承擔,不要怪別人。


2 用五步流程實現人生理想

     ◎制定明確目標  
     ◎找出並排除達成目標的阻礙        
     ◎精確的診斷問題,並找出問題根源   
     ◎設計計劃來解決問題   
     ◎確切執行計畫   

2.1 制定明確目標:

    理出優先順序。別搞混慾望與目標。協調你的目標與慾望。不要因為覺得不可能就排除一個目標。期望越大,激起的動力越大。如果你能做到「靈活」和「當責」,沒有甚麼能阻止你。學習如何面對挫折。


2.2 找出問題,別容忍問題存在:

    把棘手問題看成改善機會。不要因為問題帶來痛苦而迴避它。明確指出問題。別混淆問題本身與問題原因。區分問題輕重。當發現問題,不要容忍它。


2.3 診斷問題,找出問題原因:

    先確認問題,再思考如何解決。區分近因與遠因。了解自己與它人的個性,知道能期待甚麼可能。


2.4 設計計畫:

    往前之前先回顧過去。將你的問題視為一台機器。記得達到目標永遠有許多方法。將你的問題解方想像成一套劇本。將你的計劃寫下來讓每個人能看到,並定期檢視進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制定解決方案。


2.5 徹底執行:

    好的計畫沒有實行則毫無用處。別低估良好工作習慣的重要性。建立指標來鑑定目標達成進度。


2.6 如果你有解決方法,弱點就不重要:

    確認你的弱點所在,自己設法解決或是尋求外力,來解決問題。


2.7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智和謙虛:

    保持謙卑,能讓你有更多機會向心智卓越的人學習。


3 抱持極度的開放心靈

    3.1 認識你的兩大障礙:

    「自我」有時是個盲點,由於自尊心作祟,使人有實難以客觀看待自己的觀點和表現。

    了解自己的「盲點」所在,每個人都有弱點領域,知道自身弱點便能向他人學習。


    3.2 練習極度開放的心靈:

    抱持「無知」的學習態度。盡量蒐集相關訊息,再做決策。不要擔心觀感,而要擔心達成目標的實效。開放心靈讓你能透過他人的觀點來看事情。最好的解方,可能不是自己想出來的。重點不在爭論,而在尋求理解。


    3.3 感謝深度討論的不同意見:

    

    3.4 參考不同意見來做綜合分析:

    設想最壞情境,做最好準備。


    3.5 識別心態封閉和心態開放的特徵:

    

    3.6 了解如何能養成心態開放:

    回想痛苦,記取教訓。習慣保持開放心態。了解自己的盲點。如果有不少可信賴的人認為你錯了,便假設自己真的錯了。冥想。基於事實證據。協助他人也心態開放。善用基於證據的決策工具。對決策過程有信心,知道何時該停止爭論。


4 了解每個人都有相當不同的思考方式

    4.1 了解知己知彼的力量:

    每個人生來有不同特質,是好是壞端看如何運用。



    4.2 有意義的工作和關係不是只是選擇,也與天性有關:


    4.3 了解大腦的天人交戰,以及如何控制它:

    意識和潛意識常在交戰。感覺與理性思考常在鬥爭。試著協調你的思考和情緒。好好選擇你的習慣(養成習慣約需1年半以上的時間)。用善意和耐心來訓練「低層次的自己」,以建立好習慣。了解左右大腦思考的差異。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4.4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

    內向 vs 外向(Introversion vs. extroversion);直覺 vs 感覺(Intuiting vs. sensing);思考 vs 感受(Thinking vs. feeling);計畫 vs 理解(Planning vs. perceiving)。

    創造者、優化者、推動者、執行者、機動者?

    創造者喜歡構思新概念。推動者喜歡使概念得以被執行。優化者喜歡客觀分析,挑戰概念。執行者喜歡執行任務。機動者為以上四者綜合。

    重視任務還是重視目標

    善用職場人格測驗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人生旅程的第一步,不管做什麼,重要是符合自己的本性和熱忱。人只要能滿足需求,快樂便與世俗定義的成功無關。最重要的勇氣是真實地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期望,而不是為了勝過別人


    4.5 無論你選擇做什麼,把對的人放在對的角色是成功的關鍵:

        管理自己,協調別人,以達成目標。


5 學習如何有效率地做決策

        請思考如何建立一套系統性、可重複,並且能夠清楚精確描述給其他人的決策過程,使別人在相同情況下,也能依此做出決策。

    

    5.1 (1)有害的情緒是決策的最大威脅 (2)決策有兩個步驟(先學習、再決定):

    抱持開放心態。作長遠思考。不要緊抱第一個選項。充分掌握知識再作決定。


    5.2 綜合現前情勢:

    關注長期目標。不要太過度受現下情況影響。不要過於執著細節。


    5.3 綜合長期情勢:

    短期的好壞起起伏伏,但長期觀察較能看出趨勢。關注改善的速度和水準。記得82法則,付出20%的努力,獲得80%的資訊或價值。當個不完美主義者。


    5.4 有效進行層級思考:

    用基準線上或下的方式來確認討論的問題是大方向或細節。進行不同層級的決策,並注意其間方向的一致。

    





    有條理的思考,應注意現在關注的是哪一階段的哪一層級,以避免迷失方向或見樹不見林。


    5.5 邏輯、理性和常識,是綜合現實和了解如何應對的最佳工具:

    成功的組織文化,是根據證據來作決定。


    5.6 按照期望值來作決策:

    有時一件事雖然成功機會渺茫,但若是失敗成本也低,那麼便值得一試。即便高機率是正確的決定,再提升正確率還是有價值。知道何時不該下注與知道何時該下注一樣重要。最好的選擇是權衡利大於弊,而非總是規避風險。


    5.7 評估該立下判斷或是再作考量:

    先作必要之事,再考慮值得作的事。把時間先留給最重要的事。區分「有可能」與「很可能」,不考慮現實的可能性,很容易落入天馬行空。


    5.8 簡化!:

    「任何笨蛋都能讓事情變複雜,但只有天才能讓事情變簡單。」


    5.9 使用原則:

    1. 放慢思考,記下你在決策時採用的判準。2.將判準寫下形成原則。3. 透過結果來評價這些判准是否須修正。


    5.10 對你的決策進行可信度加權:

    向可信度高且願意深思熟慮的人請教,並綜合歸納他們的意見。


    5.11 把原則轉化成演算法,並運用電腦協助決策:

    在現今的資訊時代,具有常識、想像力、決心,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同時知道如何運用電腦、數學、賽局理論來幫助決策的人,會是最好的決策者。


    5.12 若無深入了解,不要盲信AI:


總結

    為了讓最好的人生成為可能,你必須:1. 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決策;2. 有勇氣做出這些決策。 (In order to have the best life possible, you have to: 1) know what the best decisions are and 2) have the courage to make them.)

    擁抱現實並好好面對。

    運用5步驟來達成你的目標。(目標 > 阻礙 > 問題根源 > 解方 > 執行)

    抱持極度開放心態。    

    了解人的差異性。

-------------------------------------------------------------------------------------------------------

(以上是本書第二部分生活原則,第三部分工作原則,另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