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愛好學習者的寶典——萬維綱的《高手學習》

 



    萬維鋼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和研究員,這本書的內容也相當有啟發,內容相當於把許多有關學習、大腦認知機制等重要觀念都集結在這本書中,比如《練習的力量》、《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異數》、《心態致勝》、《黑天鵝》、《原則》...等經典書籍,其書中的重要觀念,都能在此書中見到。而且作者的文筆真的不錯,很擅長把知識性的東西寫得引人入勝、不忍釋卷,只能說中國大陸神人真的不少。

    以下摘錄此書中提及的一些重點。


PART 1 學精第一

1.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在介於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的挑戰區效果最好。刻意練習並不只是累積時數,而是用心地去學,獲得反饋,並持續改善。專心地獨自練習,效果是很好的。反而寓教於樂效果沒比較好,換言之,有刻苦成分的練習是必要的。雖然外部刺激具短期效果,但長期而言,內在趨力(興趣)是最好的動力來源。


2. 最高學習效率

    「心流」狀態(處於焦慮和無聊之間)的學習效率是最好的。練習中包含意外挑戰的最佳甜蜜點是15%。,也就是85%的熟悉內容和15%的不熟悉內容。


3. 正確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應該有很多種,因人而異,但普遍來說有常見的有效風格:(1) 隔段時間複習。 (2) 在不同環境用不同方式再學習。 (3) 參加測驗取得反饋。(4) 與既有知識連結。


4. 提高學習表現的最簡單心法

    埋下成長性心態的種子。(詳見心態致勝》)


5. 忘記是為了更好的記住

    記憶的儲存和提取是隔段時間後回想一下時間後回想一下、刺激自己複習,對記憶有更好幫助。


6. 反脆弱式養生法

    偶爾給心智或身體進行一些超常規的挑戰,好讓身心能去增加適應性。


PART 2 學廣第二

7. 自由技藝

    Liberal art的真正目標是培養有自由意志且能獨立思考的人。最重要的軟技能是批判性思考、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未來的人才都需要有能判斷價值、創造價值的能力。


8. 屠龍術的日常訓練

    人文學雖然不如硬技能那樣能快速變現,但是長期而言,他可能有更高的發展潛力。(最好的情況是,兩者兼學)


9. 從「刻意練習」到「工夫在詩外」

    對於規則明確而有限的領域來說,「練習」的效果大;而在規則不明確的複雜環境中,「練習」的效果就縮小。前者適合「專才」,而後者適合「通才」。這也是為何廣泛的領域有時會出現外行人來做出重大貢獻。


10. 深度 vs 廣度

    創新=想法的連結。有時創新的連結能帶來很大價值,而專才的領域價較狹隘,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演進就是在專業推進和廣泛創新這兩個面向上交替運行。


PART 3 創造第三

11. 發散思維

    集中思維就是專注於一個有限的問題進行邏輯思考,缺點是有時會困在一個問題裡繞不出來。發散思維就是跳出框架思考。要進行發散思考,需要抽離一下、發個呆、做做別的事情。但最有價值的基本上是已經刻意練習達到專業高度,然後偶爾透過發散思考產出創新想法。


12. 如何發散思考

    a. 做個正向白日夢 (類似冥想)。 b. 小睡一下。 c. 換位思考 or 反向思考 


13. 創造的鷹架

    其實很多看似天才的發明,都是模仿他人的傑作發展而來。


14. 秘密項目

    每個人都該發展一個脫離主流的秘密項目,有時遺世獨立的東西能夠有獨特的貢獻。


15. 創作者的悖論

    如果跟主流離太近,就帶不來驚喜創新;如果跟主流離太遠,那根本沒有人想關注。如果是規則明確的工作,那麼外在驅力就很重要。但如果是創新類的工作 (例如藝術、文學、政治家、音樂家...),那麼內在驅力就很重要,因為後者一直去迎合主流的結果會是適得其反。所以如果要進行創作類的工作,那就要去做那種不求回報、樂在其中,由內在驅力推動的事情。


16. 修煉你的文化自覺

    「品味」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文化自覺」是知道別人喜歡什麼。修練文化自覺必須「刻意吸收」,每天固定抓20%清醒時間去觀察專業領域內的東西。熟了自有鑑賞力,能看出典範。


PART 4 策略第四

17. 自學的學問

    自學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因為它是主動是學習。但自學的兩個前提是「自律」和「自信」。自學的階段是:看文本 > 就問題找答案 > 建立自己的系統。接續就是實操,最後是精通。任何領域的精通,必然是要透過自學的。


18. 學習的快工與慢工

    現學現賣的考試技巧能夠很快得到高分,但是真正的學習效果有限,考完就忘。紮實的慢工學習雖然對短期成績提升效果較慢,但是長期而言是更有好處的。


19. 有關學校教育的大實話

    根據研究,學校或學生對學校的態度,對學生表現影響不大。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最自己的態度。


20. 每條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

    每個人從幼兒時期的成長模式都不同,每個人學習方式不同,每個人的職涯發展模式也不同。所以不用按照什麼標準路線,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節奏


21. 兩種技能增長曲線

    有些技能是初期,成長快,到後期就成長速度越來越慢,呈對數增長,例如:體能表現、減肥、學外語等等。有些技能則是初期成長慢,到後期就成長幅度越來越快,呈指數增長,例如:創作、財富、網路知名度...等。因此,要搞清楚目前鍛鍊的技能是哪種類型,有些技能勢必要經歷較長的堅忍期,才能看到長期成果。


PART 5 兵器第五

22. 談談寫作和研究

    研究並不只是上網找找資料,而是能夠對資料做出判斷,做出可信度加權,形成一套觀點。專欄作家,例如科普寫作,必須要能夠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端出給讀者。


23. 好思想都在哪裡

    a. 夠新 (俗新出版的書)。 b, 有料(最好有學術支持)。 c. 得到 (對讀者來說有用,有貢獻)  


24. 怎麼使用心智圖

    心智圖不該是用來當整理筆記的,而是來當作思考流程。把想法寫下來,然後思考之間的關係、連結。


25. 如何管理資訊

    大腦的主要功能應該用來想事情,而不是記事情,所以應多善用紀錄工具。例如便條、筆記、evernote、個人資料夾等,好把靈感記下來,腦袋騰出來。


26. 強力研讀筆記法

    A.表現出每一張的邏輯脈絡。B. 帶走書中所有亮點。 C. 大量加入自己的心得、看法。 D.讓它與之前讀過的書和文章產生連結。  讀過書後,作筆記是最好的再學習模式。


PART 6 無為第六

27. 莊子「無為」的科學解釋

    庖丁解牛的境界,可看成是一種極度熟練下,讓動作好像無意一般地達到高超水準。這種境界是在大量練習後,放掉刻意思維所呈現出的表現。


28. 主動操作大腦

    心流的4個特徵:a. 忘我。 b. 忘記時間流逝。 c. 獲得豐富資訊。 d.感到強烈愉悅  


29. 天才與瘋子的一線之隔

    天才與瘋子的共通處在於能夠擺脫「認知抑制」,讓思考奔放。而差異處在於智能,天才高而瘋子低,因為瘋子不懂得過濾雜訊,任何的思路都能讓他奔放。因此要成為天才,必須先學好基礎,再讓思路奔放。


30. 內隱學習和外隱學習

    外隱學習有明確的規範,例如數學、程式;而內隱學習看不出明確的規則,例如語言、繪畫。後者需要一種「感覺」,培養這種感覺需要大量經驗累積。外隱的學習通常需要專注,而內隱的學習有時需要有一點分心的環境,把大腦鬆開。


------------------------------------------------------------------------------------

這本書確實把學習的方方面面都談到了,囊括了許多經典書籍的精華。

看完由衷對作者感到佩服。



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雖然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已經有點久遠,但是書中的主要觀點仍是歷久彌新,與現在許多的自我管理主流想法道理近似,適合現代社會的知識工作者引為參考。

    所謂的「高效能」指的是不僅把「事做對」,也要做「對的事」。前者只是效率,而後者才是效能。而要做到高效能,就不是一般付出勞力的階段了,而是知識工作的階段。杜拉克認為,現代的工作者許多都有需要培養起這樣的習慣,而且不只是在職場上,這些道理也同樣應用在生活上。因為如果不能把自己管好,那麼很可能在職場上也管不好工作和他人。尤其是,如果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事項、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乃至對上對下管理的話,那麼長時間來說就等於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那這是很危險的。

    杜拉克主張,高效能管理者並不是天生或是天賦,有許多個性截然不同的優秀管理者,他們皆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經驗,才能掌握好這些習慣。

    

習慣一:了解你的時間

  • 不要憑感覺,透過筆記、日記,記錄自己把時間花在哪裡,然後檢討哪些事情是無效、浪費的,並設法將之排除掉。    
  • 透過時間整合,把空白時間留給長期重要目標。
  • 「這件事如果不做會怎樣?」是一種診斷事情重要性的方法。
  • 舉凡無效會議、應酬、溝通不良...等等,其實很多都是浪費時間的事。


習慣二:問自己有何貢獻

  • 不要只是因循苟且的工作,而是思考如何給組織帶來價值。組織的重要目標有三個:定義價值、建立價值、培養未來人才。   
  • 不能總以自我為本位思考,應從組織目標思考,來想想自己能協助進行哪些事。


習慣三:善用人之所長

  • 高效能管理者不會著眼他人的短處,而是著眼他人的長處,只要人們能發揮所長,把事做好,短處不礙事,那就OK。每個人貢獻他最擅長的一面,團體合作就能發揮最大價值。
  • 高效能管理者不該因人設事,也不該仰賴面面俱到的天才,而是建立適合的職位,讓對的人去發揮,不礙事的個人缺點是可以忍受的。
  • 即便如此,唯有品格是不能妥協的,因為有才無德者,可能會壞事。
  • 協助長官也是如此,思考長官擅長的特點,然後協助他去實現。


習慣四:先做最重要的事

  • 「專注」是最重要的,高效能管理者應該專心處理最重要的事,並心無旁鶩。
  • 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所以需要去分辨什麼事情是更重要的。
  • 實踐最重要的事的關鍵不僅是明智的分析,而需要勇氣。需要著眼於長期目標,而非短期目標;做該做的事而非因循苟且;拉高目標而不能止於安逸;著眼機會而不是只看問題;著眼未來而不是看著過去。


習慣五:做有效的決策

  • 決策的5個要素:1. 分辨這是常態還是特例。
  • 2. 明確定義決策的目標和需要條件。
  • 3. 著眼於正確的決策,並思考可以做出妥協的地方。
  • 4. 決策時須將執行面納入考量
  • 5. 建立反饋機制來確認執行成效。


時間,貢獻,長處,重要,決策」,培養這5個習慣,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效能。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巴菲特勝券在握》(The Warren Buffett Way)—巴菲特的12個投資原則

 


    這本書的作者是 羅伯特.海格斯壯,書中分析了巴菲特過去的投資經歷,並彙整出12條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可以說反映了巴菲特投資法的精華。以下便從這12條原則切入。




巴菲特投資12原則

企業原則

1. 企業是否簡單易懂?

    這條原則意指投資人應該對自己的投資有足夠了解,對自己投資的公司、產業有大致的掌握,如果不懂,就別投資。盡量去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這也是[優勢圈]的概念。


2. 企業是否有穩定的經營史?

    基本上巴菲特大概不會投資經營使未滿五年的公司,新創公司或突爆性成長公司也並非巴菲特特別喜好的標的。因為一時的興衰很難反映公司的本質價值。而經得起景氣漲落、大風大浪的公司,是長期投資最好的標的。


3. 企業長期發展是否看好?

    巴菲特喜歡長期經營具有優勢的公司,也就是護城河,或可稱之為特許性質的公司。不一定要大,但是有利基點,在專業領域稱王,有足夠的利潤率,讓對手難以競爭。當然,也些產業會慢慢走入衰退或完全競爭狀態,這時的利潤是很低的。但基本上,每個產業內都還是有可能找到具有良好競爭優勢的公司。


經營原則

4. 企業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理性的公司高管不會亂花錢。

    一間公司基本上會有萌發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前期需要燒錢,成長期會開始產生大利潤,但同時也需要資金持續擴張,穩定時期公司能帶來穩定金流,但是成長性減緩,到了衰退期,營收可能漸漸下滑,公司可能仍有大筆現金,但可能要思考轉型、轉投資,甚至結束營業。

    理性的公司高管如果有信心讓公司成長,就會把股東盈餘拿來繼續擴張,如果辦不到 (也就是錢放在公司產生的效益不如錢放在股東的口袋),納公司應該要麼回購股票,要麼發股利。如果公司不進行資金的有效應用,又不發股利或回購,而是亂投資、亂花錢,那麼這樣的公司是不該投資的。


5. 企業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率?

    這點可由財報或新聞看出。財報的主要目標是揭露三個重點:1 公司值多少錢。2.公司發展潛力如何。3. 公司過去是否能充分掌握營運狀況。  坦白、願意認錯的公司,必定好過掩過飾非的公司管理者。


6. 企業管理階層是否能不盲從?

        許多企業經理人事實上因為同儕的壓力,或是害怕丟飯碗,所以只能做一些從眾的行為,或是追求短利。這樣的限制其實容易讓高管做出長期傷害公司的事,所以可觀察高管是否是能夠擇善固執的人。

財務原則

7. 關注股東報酬率(ROE)

    每股盈餘(EPS)是可以透過財報美化的,將今年的營收挪到明年,就能製造出每年成長的假象。此外,有些公司可能須透過大量債務才能賺錢。因此,不能只看EPS,應該關注股東報酬率,才能反映企業的真正競爭優勢。

8. 關注股東盈餘

    有些人可能會直接看公司的現金流量,但有些公司可能須透過持續投入高資本支出(投資)才能賺錢,因此可觀察公司的股東盈餘,看看公司是否持續賺錢。

9. 關注淨利率

    淨利率可能反映出公司的競爭力或是節省成本的能力,如果淨利太低,有可能公司實在沒有競爭力,或是公司不懂得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10. 一塊錢法則

    公司每留下來的一塊錢,是否能創造比發給股東更大的價值?我們可以觀察公司留下來的保留盈餘,長期而言是否創造更大的公司股價。如果是,代表公司資金運用得當,如果不是,代表公司用錢的效能比發給股東更差。


市場原則

11. 企業的實質價值

    一般企業有三種評價方式:清算法、永續經營法、市價法。而巴菲特是現金流折現法,也就是估算公司的未來現金流再減去貼現率,來估算價值。一般來說,利潤成長率為0的公司,其價值約為每股盈餘*,也就是本益比10。

12. 是否用夠便宜的價格買進

    在粗估了企業的價值之後,投資人仍會希望自己買進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也就是安全邊際,這樣即便估錯了,也還是有不虧損或獲利的機會。績優的股票可以採取2成左右的安全邊際,而風險較高的投資可以估4~5成,這樣一來,就算要虧本的機率也不高。當然,標準設太嚴格,那麼能買的時間、標的就少了。端賴於個人取捨。


-------------------------------

巴菲特投資4項策略

1. 忽視股市的每日漲跌

    以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為策略,每日的股市漲跌只是帶來干擾的訊息,長期而言股市才是秤重機。關注股價的唯一需求是,看看是否有好公司正出現極低價格。

2. 不擔心經濟趨勢

    雖然經濟可能確實存在景氣循環,但是那就像大自然運作一樣的自然,過熱必會造就下次的蕭條,反之亦然。而預測總體經濟走勢實在太困難,包括利率、匯率、政策...等等太多因素。因此,不如把時間精力放在好好了解企業價值。

3. 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

    巴菲特的價投是以長期持有好公司為目標,而不是以套利為目的。換言之,是抱著與買下一間同樣的心態在買股票,既然如此,那麼首要的問題是這究竟是否為一家好公司,其次問題是價格好不好。

4. 管理投資組合

    如果一個投資者能夠深入了解幾家好的公司,做出少數幾個好的決定,那麼這樣的集中投資方式,績效能夠好過分散投資。但如果投資人認為自己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那麼分散指數化投資,也不失為好的方法,據說至少能勝過一大票的基金經理人。另一方面,最差的投資方式就是沒經過理性檢證就貿然投資一家公司。



最後,一個人的個性會決定他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投資與人生,其理一也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卓越意味著一萬個小時的有效練習—《練習的力量》(BOUNCE)

 




    這本書由的作者是英國乒乓球運動員兼記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所著,主要探討成功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心理學因素。

    

一、天賦的秘密

    簡單來說,作者破除了過往的天分說迷思,指出了絕大部分人們眼中的「天才」,其實都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練習所淬煉出來。這也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法則」,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有機會和環境磨練某項領域技能長達一萬小時,那麼他就能成為該領域的翹楚。

    當然,這一萬小時不適隨便練練的,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去做「刻意練習」的話,就算練得久也不會有多大成效。所謂的「刻意練習」,就是要有典範或是好老師指導,從每次的練習中取得反饋,然後持續往更好的狀態步步邁進。一個沒有反饋的學習環境是不佳的,因為若沒有反饋,就不知道哪裡該改進、怎麼改,如此自然很難進步。

    在心態上,「成長心態」比「定型心態」有著更高的潛力,所謂「成長心態」意指相信自己透過苦練就能夠成長,而「定型心態」則是相信一個人成不成功要看他有沒有某種技能的天分、是不是那塊料。(參考心態致勝) 相信前者的人,自然就比後者有更高的成功機會和發展潛力。


二、心智的矛盾

    關於「絕對的自信」和「審慎的自我懷疑」兩種心態,作者認為各有其不同功效。在平常練習的時刻,一定要懂得自我批判和懷疑,才能有持續改進的機會。但是到了表現的關鍵時刻時,作者建議要拿出絕對的自信,排除一切的自我懷疑,這樣的心態能夠幫助屏除疑惑、心魔,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特別是對運動者而言。

    但是,也有許多時候,人們會在最關鍵的前一刻因為太過緊張、壓力太大、患得患失,而導致表現有失水準,俗稱所謂的「卡住了」。這個時候其實需要一些心理建設,讓自己不要過度緊張,有時候想太多反而會造成阻礙,讓已經受過長期訓練的本能自然發揮就可以表現出平常的水準。

    

三、深度的反思

    一般人和專家的差別在於,專家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所以有時能很快看出細微的關鍵差異,這是一般人難以意會到的。(參考 為何你沒看見大猩猩)

    雖然表面上我們可能會覺得某些人種好像在某方面特別有天賦,例如黑人擅長運動、亞洲人擅長數學...等等,但細究之其實都是文化、環境造就的結果。換言之,人的能力不是基因決定的,更重要的是培養的文化和環境。



小結

一萬個小時 + 刻意練習 = 卓越表現

如果每天練3小時的話,平均約要10年的時間便有所成。古人說十年磨一劍還真有道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