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由的作者是英國乒乓球運動員兼記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所著,主要探討成功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心理學因素。
一、天賦的秘密
簡單來說,作者破除了過往的天分說迷思,指出了絕大部分人們眼中的「天才」,其實都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練習所淬煉出來。這也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法則」,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有機會和環境磨練某項領域技能長達一萬小時,那麼他就能成為該領域的翹楚。
當然,這一萬小時不適隨便練練的,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去做「刻意練習」的話,就算練得久也不會有多大成效。所謂的「刻意練習」,就是要有典範或是好老師指導,從每次的練習中取得反饋,然後持續往更好的狀態步步邁進。一個沒有反饋的學習環境是不佳的,因為若沒有反饋,就不知道哪裡該改進、怎麼改,如此自然很難進步。
在心態上,「成長心態」比「定型心態」有著更高的潛力,所謂「成長心態」意指相信自己透過苦練就能夠成長,而「定型心態」則是相信一個人成不成功要看他有沒有某種技能的天分、是不是那塊料。(參考心態致勝) 相信前者的人,自然就比後者有更高的成功機會和發展潛力。
二、心智的矛盾
關於「絕對的自信」和「審慎的自我懷疑」兩種心態,作者認為各有其不同功效。在平常練習的時刻,一定要懂得自我批判和懷疑,才能有持續改進的機會。但是到了表現的關鍵時刻時,作者建議要拿出絕對的自信,排除一切的自我懷疑,這樣的心態能夠幫助屏除疑惑、心魔,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特別是對運動者而言。
但是,也有許多時候,人們會在最關鍵的前一刻因為太過緊張、壓力太大、患得患失,而導致表現有失水準,俗稱所謂的「卡住了」。這個時候其實需要一些心理建設,讓自己不要過度緊張,有時候想太多反而會造成阻礙,讓已經受過長期訓練的本能自然發揮就可以表現出平常的水準。
三、深度的反思
一般人和專家的差別在於,專家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所以有時能很快看出細微的關鍵差異,這是一般人難以意會到的。(參考 為何你沒看見大猩猩)
雖然表面上我們可能會覺得某些人種好像在某方面特別有天賦,例如黑人擅長運動、亞洲人擅長數學...等等,但細究之其實都是文化、環境造就的結果。換言之,人的能力不是基因決定的,更重要的是培養的文化和環境。
小結:
一萬個小時 + 刻意練習 = 卓越表現
如果每天練3小時的話,平均約要10年的時間便有所成。古人說十年磨一劍還真有道理。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