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雖然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已經有點久遠,但是書中的主要觀點仍是歷久彌新,與現在許多的自我管理主流想法道理近似,適合現代社會的知識工作者引為參考。
所謂的「高效能」指的是不僅把「事做對」,也要做「對的事」。前者只是效率,而後者才是效能。而要做到高效能,就不是一般付出勞力的階段了,而是知識工作的階段。杜拉克認為,現代的工作者許多都有需要培養起這樣的習慣,而且不只是在職場上,這些道理也同樣應用在生活上。因為如果不能把自己管好,那麼很可能在職場上也管不好工作和他人。尤其是,如果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事項、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乃至對上對下管理的話,那麼長時間來說就等於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那這是很危險的。
杜拉克主張,高效能管理者並不是天生或是天賦,有許多個性截然不同的優秀管理者,他們皆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經驗,才能掌握好這些習慣。
習慣一:了解你的時間
- 不要憑感覺,透過筆記、日記,記錄自己把時間花在哪裡,然後檢討哪些事情是無效、浪費的,並設法將之排除掉。
- 透過時間整合,把空白時間留給長期重要目標。
- 「這件事如果不做會怎樣?」是一種診斷事情重要性的方法。
- 舉凡無效會議、應酬、溝通不良...等等,其實很多都是浪費時間的事。
習慣二:問自己有何貢獻
- 不要只是因循苟且的工作,而是思考如何給組織帶來價值。組織的重要目標有三個:定義價值、建立價值、培養未來人才。
- 不能總以自我為本位思考,應從組織目標思考,來想想自己能協助進行哪些事。
習慣三:善用人之所長
- 高效能管理者不會著眼他人的短處,而是著眼他人的長處,只要人們能發揮所長,把事做好,短處不礙事,那就OK。每個人貢獻他最擅長的一面,團體合作就能發揮最大價值。
- 高效能管理者不該因人設事,也不該仰賴面面俱到的天才,而是建立適合的職位,讓對的人去發揮,不礙事的個人缺點是可以忍受的。
- 即便如此,唯有品格是不能妥協的,因為有才無德者,可能會壞事。
- 協助長官也是如此,思考長官擅長的特點,然後協助他去實現。
習慣四:先做最重要的事
- 「專注」是最重要的,高效能管理者應該專心處理最重要的事,並心無旁鶩。
- 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所以需要去分辨什麼事情是更重要的。
- 實踐最重要的事的關鍵不僅是明智的分析,而需要勇氣。需要著眼於長期目標,而非短期目標;做該做的事而非因循苟且;拉高目標而不能止於安逸;著眼機會而不是只看問題;著眼未來而不是看著過去。
習慣五:做有效的決策
- 決策的5個要素:1. 分辨這是常態還是特例。
- 2. 明確定義決策的目標和需要條件。
- 3. 著眼於正確的決策,並思考可以做出妥協的地方。
- 4. 決策時須將執行面納入考量
- 5. 建立反饋機制來確認執行成效。
「時間,貢獻,長處,重要,決策」,培養這5個習慣,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效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