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 羅伯特.海格斯壯,書中分析了巴菲特過去的投資經歷,並彙整出12條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可以說反映了巴菲特投資法的精華。以下便從這12條原則切入。
巴菲特投資12原則
企業原則
1. 企業是否簡單易懂?
這條原則意指投資人應該對自己的投資有足夠了解,對自己投資的公司、產業有大致的掌握,如果不懂,就別投資。盡量去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這也是[優勢圈]的概念。
2. 企業是否有穩定的經營史?
基本上巴菲特大概不會投資經營使未滿五年的公司,新創公司或突爆性成長公司也並非巴菲特特別喜好的標的。因為一時的興衰很難反映公司的本質價值。而經得起景氣漲落、大風大浪的公司,是長期投資最好的標的。
3. 企業長期發展是否看好?
巴菲特喜歡長期經營具有優勢的公司,也就是護城河,或可稱之為特許性質的公司。不一定要大,但是有利基點,在專業領域稱王,有足夠的利潤率,讓對手難以競爭。當然,也些產業會慢慢走入衰退或完全競爭狀態,這時的利潤是很低的。但基本上,每個產業內都還是有可能找到具有良好競爭優勢的公司。
經營原則
4. 企業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理性的公司高管不會亂花錢。
一間公司基本上會有萌發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前期需要燒錢,成長期會開始產生大利潤,但同時也需要資金持續擴張,穩定時期公司能帶來穩定金流,但是成長性減緩,到了衰退期,營收可能漸漸下滑,公司可能仍有大筆現金,但可能要思考轉型、轉投資,甚至結束營業。
理性的公司高管如果有信心讓公司成長,就會把股東盈餘拿來繼續擴張,如果辦不到 (也就是錢放在公司產生的效益不如錢放在股東的口袋),納公司應該要麼回購股票,要麼發股利。如果公司不進行資金的有效應用,又不發股利或回購,而是亂投資、亂花錢,那麼這樣的公司是不該投資的。
5. 企業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率?
這點可由財報或新聞看出。財報的主要目標是揭露三個重點:1 公司值多少錢。2.公司發展潛力如何。3. 公司過去是否能充分掌握營運狀況。 坦白、願意認錯的公司,必定好過掩過飾非的公司管理者。
6. 企業管理階層是否能不盲從?
許多企業經理人事實上因為同儕的壓力,或是害怕丟飯碗,所以只能做一些從眾的行為,或是追求短利。這樣的限制其實容易讓高管做出長期傷害公司的事,所以可觀察高管是否是能夠擇善固執的人。
財務原則
7. 關注股東報酬率(ROE)
每股盈餘(EPS)是可以透過財報美化的,將今年的營收挪到明年,就能製造出每年成長的假象。此外,有些公司可能須透過大量債務才能賺錢。因此,不能只看EPS,應該關注股東報酬率,才能反映企業的真正競爭優勢。
8. 關注股東盈餘
有些人可能會直接看公司的現金流量,但有些公司可能須透過持續投入高資本支出(投資)才能賺錢,因此可觀察公司的股東盈餘,看看公司是否持續賺錢。
9. 關注淨利率
淨利率可能反映出公司的競爭力或是節省成本的能力,如果淨利太低,有可能公司實在沒有競爭力,或是公司不懂得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10. 一塊錢法則
公司每留下來的一塊錢,是否能創造比發給股東更大的價值?我們可以觀察公司留下來的保留盈餘,長期而言是否創造更大的公司股價。如果是,代表公司資金運用得當,如果不是,代表公司用錢的效能比發給股東更差。
市場原則
11. 企業的實質價值
一般企業有三種評價方式:清算法、永續經營法、市價法。而巴菲特是現金流折現法,也就是估算公司的未來現金流再減去貼現率,來估算價值。一般來說,利潤成長率為0的公司,其價值約為每股盈餘*,也就是本益比10。
12. 是否用夠便宜的價格買進
在粗估了企業的價值之後,投資人仍會希望自己買進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也就是安全邊際,這樣即便估錯了,也還是有不虧損或獲利的機會。績優的股票可以採取2成左右的安全邊際,而風險較高的投資可以估4~5成,這樣一來,就算要虧本的機率也不高。當然,標準設太嚴格,那麼能買的時間、標的就少了。端賴於個人取捨。
-------------------------------
巴菲特投資4項策略
1. 忽視股市的每日漲跌
以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為策略,每日的股市漲跌只是帶來干擾的訊息,長期而言股市才是秤重機。關注股價的唯一需求是,看看是否有好公司正出現極低價格。
2. 不擔心經濟趨勢
雖然經濟可能確實存在景氣循環,但是那就像大自然運作一樣的自然,過熱必會造就下次的蕭條,反之亦然。而預測總體經濟走勢實在太困難,包括利率、匯率、政策...等等太多因素。因此,不如把時間精力放在好好了解企業價值。
3. 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
巴菲特的價投是以長期持有好公司為目標,而不是以套利為目的。換言之,是抱著與買下一間同樣的心態在買股票,既然如此,那麼首要的問題是這究竟是否為一家好公司,其次問題是價格好不好。
4. 管理投資組合
如果一個投資者能夠深入了解幾家好的公司,做出少數幾個好的決定,那麼這樣的集中投資方式,績效能夠好過分散投資。但如果投資人認為自己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那麼分散指數化投資,也不失為好的方法,據說至少能勝過一大票的基金經理人。另一方面,最差的投資方式就是沒經過理性檢證就貿然投資一家公司。
最後,一個人的個性會決定他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投資與人生,其理一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