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說投資上他有兩個老師,一個是葛拉漢,另一個就是這本書的作者Fisher。葛拉漢的投資思維比較傾向安全邊際以及財報數據分析。而Fisher則相對在成長性,以及質性產業分析有更多的著重。但無論如何,兩者的投資價值觀我認為是相通的。
在這本書中的前面,作者還提及了透過「閒聊」方式挖掘好公司的方法,當然,基本上還是要認真去對想了解的公司做功課。相較於葛拉漢,Fisher對於好公司的成長性比較樂觀,投資方式也與彼得林區感覺比較接近。以下書摘。
一、尋找優良股票的15個要點
1. 這家公司的產品服務有沒有大幅成長的潛力
好的公司應該要能夠長期成長,而不是靠一次性的業績暴增。而長期成長有賴於能幹的管理團隊。
2. 管理階層是否有決心持續開發產品服務
每個產品都會有走向衰落的時限,而公司的長期發展有賴於持續的開發創新。
3. 公司投入研發的效果如何
公司投入研發的比例是否高於同業?研發的項目是否一本萬利?
4. 公司是否有出色的銷售能力
研發、生產、行銷是公司成功的三大支柱,忽略行銷的公司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很容易吃鱉。
5. 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投資賺大錢的公司,通常是利潤率足夠高的公司。如果公司利潤率在下滑,那麼最好避開這樣的公司。
6. 公司做了什麼事維持高利潤率
好的公司會持續檢討流程和方法,提升經濟效益。
7. 公司的勞資關係好不好
如果公司的流動率很高,無疑是增加公司的成本。如果是一家好公司,原則上會有許多人希望進去工作。而如果一家公司的待遇往往比不上業界,長期而言對發展會有負面影響。
8. 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好不好
高階主管鬥爭,對公司不是好事。
9. 公司的高階主管夠不夠有深度
有出色管理尼力的主管才能讓公司持續進步。
10. 公司的成本分析好不好
有產品成本概念的公司,能創造更大利潤;反之,連錢都不知道花在哪。
11. 公司在業內是否有勝過同業的獨到之處
12. 公司是看重短期還是長期發展
13. 公司是否持續需要發行股票來籌募資金
14. 公司管理階層是否坦承
公司是否在逆風也能坦承,或是報喜不報憂? 只說好消息的公司,可能往往是迴避問題。最好不要買。
15. 公司管理階層是否誠信正直
如果經理人喜歡中飽私囊,給自己和員工發給過高的薪資或優鮮配股權,這對股東也是不利的。
二、要買什麼股票
使用菸屁股投資法的問題在於,我們可能很難看到一家公司的股價比淨值便宜50%,但是10年成長好幾倍的好股票卻不少。所以,找出具有成長動能的公司也是很有商機的。
投資的依據主要來自兩種方法,一種是數學性的計算;另一種是廣泛的產業研究。通常成功的投資人都會對企業的經營模式感到很有興趣。
然而投資是一種專業,就好像一般人不會自己織衣,而會去買衣服,因此透過委賴他人的方式來投資也合情合理。
一種良好的投資標的是年輕、營業額不甚高的(幾億~幾十億)小公司,因為這種公司發展潛力大。而另一種標的是大公司,成長幅度相對小一些,但是風險也較低。因此,投資哪一種端看投資人的取捨。
長期而言,不要去追求高股息的公司,研究顯示,這種忽略再投資的經營方式,長期下來皆輸給成長型公司。
三、何時買進
如果能正確擇時,確實能獲得更高的報酬。但是總體經濟景氣預測,就如同玄學一樣,始終難以正確預測,偏偏仍是有大把的人持續鑽研,似乎是浪費時間。
最好的時機,是找到一個長期以來表現優良的股票,然後因為一時的危機而股價下跌。或者是發掘出具有前景的股票,在它的產品大發利市、股價飆漲前,先買進股票。
至於宏觀方面,除非真的有很明顯的經濟風暴的警訊,否則應該不用太理會市場的猶豫氣氛,在合適的價位即可買入,保持一定的資金待在市場。當確定某積公司值得投資時,放手投資便是。
四、何時賣出
賣出的第一個理由是,發現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不要一直想等到損益兩平,應該早些賣出,把資金釋放出來去投好標的。
第二個理由是,公司狀況改變了,產品不再那麼好,或是管理階層變差。公司也有可能成長到一個程度後,就不再會有卓越的成長,而是與整體經濟差不多的成長率。
第三個理由是,發現到更有前景的股票。
另一方面,如果已經審慎挑選出一些好股票,那麼盡可能不要賣它。不要因為擔心空頭市場而賣出,也不要因為短期上漲就賣出。也不要把好股票因為高價賣掉,然後去買低價的爛股票。如果真的選到了好股,最好就是一直抱著都不賣。
五、投資人五不原則
1. 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股票
新創要成功並不容易,此類投資應交給專家去判斷,散戶應堅守原則,不要參與。
2. 不要因為好股票在興櫃市場就棄之不顧
當然,前提是你能確認那是好股票。
3. 不要因為公司財報看起來很有「格調」就買進
外表會騙人,應深入觀察事實。
4. 不要因為股票本益比高,就認為盈餘成長已反映在價格上
能夠持續成長的好公司,現在有高本益比,未來仍可能還是有高本益比。如此一來,便不算貴。
5. 不要錙銖必較
吸引人的價位,買進便是。不要因為差了一些些就改變作法,以免因小失大。
五、投資人另五不原則
1.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
買進沒有充分了解的股票,可能比分散得不夠充分這件事更危險。最低分散投資的條件參考:(1)任一持股不超過總資金20%。(2)中小型成長股跟大型績優股分散持有。(3)可持有5%以下潛力極大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的高成長公司。持有太多股票,通常不是聰明投資人的做法,應該量少而精、適度分散即可。
2. 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下買股票
從歷史看,戰爭後的股價最終都高於戰爭前。且戰爭時物價會變貴,此時把股票出脫換現金反而是不智之舉 (應該買入資產)。因此,應該在危機氣氛時緩緩買進,如果真的爆發股災,則更該危機入市。
3. 別過度重視個股的歷史股價
這是讓人分心的雜訊。重點是當前狀況和未來狀況,過去的股價,尤其是極端值,並無太大參考價值。「過去已經漲很多」、「很久沒漲應該會補漲」。這些都是無根據的推論。股票的重點,在於未來的價值。歷史本益比、歷史EPS,都只是觀察未來的參考。
4. 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價格,別忘了時機
時機對了就該買入,價位不用太斤斤計較。
5. 不要隨群眾起舞
心理面是另一種影響股市價格的動力,就像時尚一樣。市場的樂觀或悲觀會使人們對相同的事實做出不同的評價。不隨群眾起舞,更能獲得額外報酬。聰明的投資人自外於群眾,獨立思考,不必苟同多數人意見,提出自己的正確答案。
六、如何找到成長股
公司經營的產業,營業額是否有高成長機會?
公司業務是否很容易防範新公司加入競爭? (護城河)
多善用「閒聊法」,一步步去挖掘利基穩健的公司。
結論
以上方法,建立在很重要的前提上,就是耐心和自律。在股市投資中,強健的精神比聰明的頭腦更重要。能歷經風雨考驗,才能獲得最後的豐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