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市場效率理論,當前的股票市值,[接近]充分反映股票的價值。當資訊越被充分傳遞和解讀,市場價格的效率越好。
2. 但市場效率有兩個例外,一是某個股票的潛藏價值長期不被大都碩投資者辨識出來 (而這是少數價值投資者能夠獲利超前大盤的原因);另一是某個股票的價格受到炒作,產生了不理性的暴漲 (或暴跌)。
3. 當一個股票上漲(下跌)時,要嘛是它的價值整逐漸反映在市場,要嘛是它在不理性的暴漲。也有可能事先反映價值,接著不理性的追漲。
4. 參考道氏理論,我們或許可以如此假設,一支股票的上漲階段的區分,來自於不同族群對於訊息處理的速度和效率不同。如理論所述,股票的上漲首先是內行人開始買進,接著是精明投資者或是跟隨者開始買進,最後是最末端的散戶開始進場。在這個階段,股價開始面臨上漲壓力,因為股價充分反映了價值,且一些精明投資者開始賣出。
5. 現在我們有幾個問題。第一,我們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漲勢,逐漸走向末端,或者它只是上漲段的震動。第二,我們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上漲,是價值體現,還是一波炒作?
6.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設想,權值越大的股票、成交量越大的股票,是越難被炒作的,因為這麼作需要相當大的資金,也很容易被其他股民脫手。因此,當權值大的股票開始緩漲、暴漲,或是緩跌、暴跌,我們假設這是一種效率反映。但是,這不代表這支股票不會有非理性的振幅出現。根據前述的道氏理論,內行人的行動會先走,最後才是散戶的動作,散戶基本上是跟著人家走的,所以我們可以主張,最後的漲跌幅,也就是散戶的行動,代表著趨勢的結束,也就是不理性的走勢也走完。接下來可能會有小幅的趨勢反轉,或是停在這個點的震盪期。
所以結論是,當大權值股出現趨勢時,這個訊息是真的,趨勢應該會讓交易量從低走到高又走到低,直到訊息路人皆知,股價卻上不去,那麼反轉日子就不遠了。(理論上權值股若是忽高忽低,這是很不合理的現象,那就跑吧) 並且如果大戶有心要出貨或出貨,根據[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看法,放出反消息是很合理的 (想吃或說利空、想出貨說利多)。所以若是利空消息、股價卻不跌,或是利多消息、股價卻不漲,那就更證實了是反消息。
7. 以上是權值股的推論。接著是中小型股的推論,也就是平常交易量不大,市值也不大的股票。這類股票的特性是,可能長期股價不動,直到議題開始出現時,交易量暴增,股價起伏大,暴漲暴跌等。這類股票的問題是,由於權值小,我(散戶)就很難判斷它的趨勢是真實還是炒作。特別是像這種股票,很可能是炒手心儀的目標,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個公司真的要起飛了,那我們該如何判斷?
8.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想,大戶若要炒作,韭菜沒長高,應該不會太早割的。所以遇見初升段,不妨跟進,反正無論是真是假,總要長高了才割。而如果是真的價值反映,長高了就不會割了。但身為散戶可能升了一波就害怕出掉了,沒差那就算了吧。其次是看產業題材和財報,如果題材屬於炒短線,或是財報很難看的,那麼價格一開始崩,必跑無誤。
9.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關於趨勢出現的作法:a.如果遇見初升段,無論甚麼股,買進無誤。b. 如果過沒幾天開始跌,不明確的小型股,快跑,甚至漲不太上去,也可跑。而權值股,小跌不必跑,大跌或一直跌,跑。 至於加減碼,看趨勢,趨勢越明顯,就加碼,反之,減碼。
10. 成交量,續前所述,成交量告訴我們的,是趨勢的出現與否。大的成交量,也是是異於以往的成交量,代表趨勢,也可能是炒作。直到成交量回穩,代表回歸常態。如果成交量變異不大,股價緩緩上升,代表緩升是常態,適合長期投資。反之如果成交量變異不大,股價緩緩下跌,代表下跌是常態。如果成交量大,股價忽漲忽跌,代表妖股,不碰。
11. 關於震盪,代表一價格區間內股值的來回波動,屬正常現象,持續越久,越穩定,且區間可能越小。如果越震越大,那也就接近妖股的表現,最好不要碰。
以上可說是接近[投機]的股市思維模式。
---------------------------
再來談談[投資]。
1. 從價值投資的理論來看,獲益意味著買進了價值大於價格的股票。但是,根據市場效率理論,股票的價格會快速趨近其價值。因此,價值投資的獲利,可以說是來自超乎常人,甚至超乎許多菁英的價值估量,才能夠獲利。 (例如傳說中的巴老) 這種獲利的必要條件是: 1. 它需要長期,當然,短期可能會快速兌現,但也可能很快跌回。 2. 需要了解產業前景 3. 需要了解產業的深度知識,甚至是財報之外的隱性資訊。 這個部分,我們大致可以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產業專家的範疇了,所以沒啥好說的,明眼人自明瞭,需要聽別人訊息來判斷的,已經屬於B階。
2. 另外一種管道,放長線。也就是所謂的ETF大盤投資,或者說找那種有如平緩上坡、穩定配息的股票,買下去就對了。這種股票大致算是穩定投資、穩定配息,收益大致可預期,如果它暴漲,你算是賽到的,如果它暴跌,你怎知它是出事了,還是不理性暴跌? 所以總之,就穩穩買、穩穩賺,可以根據愛謝客的理論,跌幅大時多買一些,漲幅大時少買一些,甚至賣一些。當物價上漲、科技停滯、股價高攀(本益比、淨值)、亢龍有悔的時候,減少持碼。大概就這樣,這是半牛、一年控一次的操作。
這種投資方法可說是無腦多,放棄波段操作,獲取資本的自然成長。特別是大盤指數型的ETF,等於是讓整個市場看不見的手幫你調節,有價值的股票自然會慢慢漲上去。
另一個問題是,我應該在這類型的股票放置多少資金? 可能是3成,或5成,或7成。這取決於個人主動投資的效果而定。如果個人主動投資的效益不如被動投資,那麼被動投資的占比就應該大一點,反之則否。我個人會希望3成在大盤ETF,3成在績優股,最後3成是自由配置或主動投資。
3. 這種投資,比起投機行為有諸多好處。首先,不必關注技術面,技術面的資訊相當複雜,有價格、交易量、新聞、走勢等等,這些過多的資訊讓人拿不定主意,特別是短中線交易。另外股票市場有上千張個股,如果要費心思逐個觀察,恐怕心力都交瘁了。第二,短中期投機行為讓人放不下心,想要時時關注。第三,短中期投機容易進退失措,長期績優股就算崩了,也可能有底氣放長期;投機型股票就不同了,因為不知道底部在哪,一旦虧錢就想趕緊止損,結果可能是砍在阿呆股,也可能確實這股票跌去不復返。無論如何總是虧了,而且增加心理負擔。
我們的目標是財務自由,也就是有更大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必須」太多時間在研究股市,而且這樣的研究不是自己喜歡的,那麼就本末倒置了。
根據我這幾年的經驗,股市投資的方法越基本越好。基本面>技術面,而且「歷年」的財報數據比所謂的「題材新聞」更可靠,因為至少可以量化,也就可以評估、評價。題材、概念這種東西很難量化,當然它還是可以加入考慮,而且熱門題材績優股的漲勢也確實很驚人。 何為績優股? 過往歷年走勢成微幅上漲的就是了,最典型案例即台積電。過去如何,未來蠻可能也如何的,情況有變再說。
因此,前面討論的到是理論也好、技術分析也好,也許這些討論是的確有獲益空間的,真的可以在這樣的操作下讓獲益更多,但是但是,這種投機操作需要花時間、花精神,一班的上班族哪有時間玩這個? 硬要玩的結果下很可能是虧了,這可能也未必是因為技術分析無用,而是因為沒有時間、不適合上班族。
4.所以結論是,我應該將大部分的心力和資金放在基本面、ETF。
----------
大盤市場
1. 政策、資金、信心,決定了大盤的趨勢勢大多頭或大空頭。大多頭不要做空。
2. 多頭時間持續長,但空頭可能來得快,一瞬間崩跌。
----------
財報:
1. 觀察長期財報可發現,它與過往股價走勢還是高度相關的。通常本益比好的股票,如果股價長期漲不動,觀察可發現可能它沒有了成長動能,產業進步空間不大;或者獲益不穩定,或者負債比高、有風險。
2. 如果找到了財報基本面不錯,穩定成長、本益比好,但不太熱門的個股,不妨投資,易賺不易虧。也就是葛拉漢所謂的安全邊際。至少就我的經驗確實是如此的。
四大要素:價值面(本益比)、安全面(負債比)、獲利性(ROE、ROA)、成長性(每年成長幅度)。
財報也就是金流:穩定性、成長性、持久性、獲益量。
---------------
虧錢的經驗:
依據我個人的經驗,虧錢的股票來自靠著概念而買的、覺得可抄底買的、隨便試試看買的、最後因為意外暴跌的。不過,這也很難說。靠概念賺錢的股票也是有的。
前面我認為,開始上的股票都可接接看(無論是價值體現還是不理性追捧)。相反的,正在下跌的股票不要碰,不要試著抄底。理由是,好的東西大家搶著要(無論是否有價值),但是不好的東西不會沒人接的,大戶有的是錢,有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沒人買,所以結論是,正在下跌的股票一定是出了問題,無論有多少人知情箇中原因。
身為散戶,我們可以去買進基本上會一直漲的東西(ETF、績優股),財報還沒浮現就開始漲的股,可以嘗試追追看,但是不要太冒進,沒賺到也不要惋惜,因為這本來就是身為資訊落後的散戶的我賺不到的。賺到自己應該賺到的就要珍惜了。至於正在下跌的,不買。如果從底部開始V轉,而且下跌來自一時的行情,基本面也佳的話,就可以考慮。
----------------
雖然前面提到,無論甚麼樣的股,只要開始漲,可以考慮跟進,但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有困難。原因之一是,進退不得據,這樣的股票,上漲可能是泡沫,我們不知它應該漲到哪,也不知下跌會跌到哪。如果買進隨即下跌,心理壓力會很大。我認為不敢買這種股的原因,有一方面來自康納曼所稱的避苦>趨樂的心理作用。因為即便這種操作勝率不會太低,但因為不敢久放,止損又不甘心,使得它給我們的心理負擔大於實際。
--------------
最後的總結:
1. 3成無腦ETF,買了不賣也沒關係。3成績優股,無腦多。基本面好、產業趨勢好、價格穩成長。最後3成,可空手,也可主動操作短中線,題材股等。
2. 投資沒有用嘴巴說這麼容易,實際操作都會耗費時間和心力,所以方法越簡單越好,大道至簡。不要玩自作聰明、以為智商壓制、與市場對作的花招。以我個人經驗,這樣都是虧的多。(因為我不是巴菲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