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保持好奇心! 《經理人之道》—寫給軟體技術工作者的管理書籍 (非技術工作者也能參考)

《經理人之道:技術領袖航向成長與改變的參考指南》 (The Manager’s Path)


這本書是我在公司前同事的推薦下所閱讀,據說是軟體技術工作者參考價值頗高的一本書。但我並非軟體工作者,盡管如此,也試圖在這本書中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



順帶一提,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蠻漂亮的。




回歸正題,本書的摘要----------------------------

一、管理入門課

1. 一對一會議
    人際關係式打造強大團隊的基石,真正的信任來自敢於在對方面前展現脆弱的意願和能力。

2. 回饋和工作指南
    公開表揚,私下批評。
    向主管尋求建議,是表明對他尊重的絕佳方法。
    如果你想要升職加薪,如果你對某成員不滿,除非你主動提出,否則主管可能不會有任何作為。
    你的主管應該為你展示工作的目標。
    試著為能夠督促你、激勵你、獎勵你的主管工作。
 
3. 如何被管理   
    為自己的工作經歷培養一種「捨我其誰」的責任心和權威感。    
    
4. 花時間思考你想要什麼
    弄清楚你想要做什麼,想學什麼,以及哪些東西能讓你感到快樂,「了解自己」的重責大任在你身上
    從過往經歷來看,每5~10年就會經歷一次職涯的茫然與不確定性。職涯本身就是探索、投入、再探索的過程。
    將你的主管視為資源,幫助你發掘自己的可能性,但首先你要好好了解自己,確定你的下一步要往哪去。
    
5. 對自己負責
    了解自己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追求你內心渴望。
    有想討論的是,在會議中主動討論;主動爭取機會,為自己發聲;收到回饋時,即便不同意,請優雅接受。
    當你一直感到不快樂時,說出來,當你陷入困境時,主動尋求協助;想爭取加薪,主動開口;想升職,找出你需要達成的目標。
    設定目標,主動出擊,雖然未必能如你所願,但你應該盡其所能去實現。

6. 謹慎選擇主管
    主管好壞對你的職涯發展有巨大深遠影響。因此在衡量工作機會時,盡量全面評估,不只是工作內容、公司、待遇,還要考慮能否與主管相處愉快



二、指導

1. 仔細傾聽
    學會傾聽是擁有同理心的最佳條件,是優秀經理人的核心技能之一。

2. 指導新人
    有意識地努力和練習去認識新的人,並幫助他們成功,這麼做一定有所回報。建立人脈是一項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投資

3. 技術咖
    技術咖通常認為智商和技術能力凌駕於其他特質,並認為這些特質決定了誰是主管、誰有話語權。由於過於好勝,反而讓其他人備感威脅。努力追求卓越,卻反而帶來恐懼的文化。過於重視技術的人反而不適合擔任主管,過於強調事情的正確,而忽略他人的意見,不容許異議。
    領導力的條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耐心和同理心在團隊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技術負責人

1. 技術領導   
    技術領導不能只是技術卓越,更需具備促使他人參與其中的能力。

2. 管理專案   
    適才而用,依照成員的不同特質來分配角色,例如執行者、策略者、協調者...
    如果你覺得有更多純技術在等待你,如果你更願意獨立為專案貢獻成果,請不要接下領導者的角色。
    一定要記得你有權利更換職涯跑道每個職位角色都有優區點,自己去親身體驗最適合你的


3. 流程
    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可用的軟體 重於 詳盡的文件。
    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協商。
    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畫。
    不要對流過於癡迷,變得害怕意外和失敗。尤其要確保團隊不會因為未遵守流程而受罰。

4. 溝通
    對於領導者,你的個人生產力不比團隊生產力重要,這意味著你必須付出溝通的代價。溝通能力是成功領袖脫穎而出的特質。成功領袖善於寫作、勤於閱讀,不畏站在人們面前發言。


四、管理個別成員

1. 從新進同仁獲得回饋
    新成員帶著新鮮的眼光進來,通常會看到老成員難以看到的面向。請以謹慎的心態觀察,不要讓現有團隊感覺受批評,但也允許新成員分享不同觀點。


2. 定期一對一會議
    定期一對一會議就像你自認心理健康,看醫生時卻發現自己得了憂鬱症。
    每個人每個團隊都有其獨特性,他們可能需要不同的溝通風格,以及關注不同的焦點。
    一對一會議時應了解同仁的長期職業規劃。


3. 微觀管理者
    自主性,即你是否能自主決定工作的某一部分,是激勵人們工作動力的重要原因。這就是為何微觀管理者很難留住優秀團隊的原因。當你剝奪人們的自主權,創意與才華不得發揮,他們很快就會喪失工作動力。


4. 發掘潛能
    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在不願意改進,只願意做自己已經擅長之事的人身上。
    真正的潛力無需太多時間就能顯現。努力工作,願意精進,提供建設性回饋。將人轉派到他能真正實現潛能,讓他如魚得水的地方。



五、管理單個團隊

1. 團隊凝聚力
    打造團隊凝聚力的目標是給予人們心理安全感,再團隊面前,人們不害怕犯錯,敢於承擔風險,這是為團隊奠定成功的基石。
    假如團隊中有「有能力的渾蛋」(能力好,但會以高能力霸凌其他成員),身為主管的你,最好公開聲明對「不良行為零容忍」。
    妥善處理不溝通的人,或缺乏基本尊重的人。不要隱忍,使其惡化職場關係。
    

六、管理多團隊

1. 決策與授權
    從這個階段開始,最能形容管理的比喻是「轉盤子」,你必須留意所有盤子,避免它們轉得太慢而掉下來。
    要懂得培養人才和妥當授權、放任,如果是不常出現的任務,向別人解釋比自己做還費力,那就不如自行處理。
    

2. 說「不」的藝術
    當老闆表達指令時,若窒礙難行,不要直接說不,可以說「好,但是...」,並提出相應的資源要求,如時間、人力、預算等。

3. 管理學預測生產力和滿意度的共通特質
    .我是否明白我在工作中有哪些期望?
    .為了正確完成工作,我是否具備所有必需的資源?
    .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擅長的事嗎?

4. 技術領袖的任務
    幫助成員提升生產力,倡導並推動技術流程改善。


七、管理經理

1. 保持好奇心
    持續督促自己幹管理團隊去真正觸碰深藏於組織的底層問題,尋找問題的原因,並設法解決,而不是依靠魅力和運氣前行,毫無根據地做出各種雇用和開除決策。



八、高階管理

    優秀有為的高階領導人能夠迅速綜整大量資訊,便是龐雜內容的重點,以簡單易懂方式向他人解釋。
    任何投注大量時間在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決策是最耗費精力和倍感壓力的工作。
    CTO的職責:鑒於當前公司發展需求,兼具策略眼光和執行能力的領袖。
    策略規劃者則通常不考慮研發潛力,憑藉商業與科技趨勢做為決策依據。
    面對無技術背景的大老闆,試著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回報問題。
    和老闆開會時,請準備好討論話題。
    別忘記尋求建議。
    別害怕複述重要的訊息。

    注重分析和邏輯的人,和注重創意和直覺的人,非常有可能產生理念或形式的衝突。有人重視敏捷,有人重視長期規劃。你必須學會理解和信任所有人的工作風格。    
    位於此管理層級的人,調整心態是一大挑戰,降自己的定位從[團隊一份子]調整為[主持大局的人]。
    在高層級帶領人們的一大缺點是,僅僅一句點評,就可能全盤改變人們的工作焦點。
    中層管理秉持透明公開,可能是件好事。但到了高層領導,無謂的資訊透明可能動搖軍心,造成傷害。
    你不再是[團隊一份子],但不代表你應該停止關心團隊,請意識到他們跟你一樣都是有血有淚的人。


1. 莫以恐懼統治,要以信任領導
    練習設身處地。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敢於冒險、敢於犯錯的團隊,關鍵就是建立歸屬感和安全感。
    保持好奇。當你不同意某事時,請花時間去了解更多資訊。
    道歉。向團隊展示道歉不會讓人變得弱小,而是變得更強大。
    讓人當則,卻不要讓人們感到丟臉。
    努力磨去你的稜角,練習關心你的團隊,保持好奇心,花時間建立信任文化,回報相當值得。

2. 真正的北方
    技術領袖幫助他們的組織為不同的專案和風險設定目標,找到真正的北方。



九、塑造文化

    過於嚴謹的架構通常是讓人感到大公司發展緩慢、官僚主義孳生、讓聰明人感到無趣的原因。
    建立系統的目的是想從錯誤汲取教訓,分享成功經驗,並以公開方式散布。這種系統化學習方式,能讓組織運作更穩定,更容易擴展規模。
    [架構]的價值在於能夠拓展規模、多元發展和承擔更複雜的長期任務
    如果領導者主掌所有決策,卻又朝令夕改,會導致極度混亂、徒勞無功的場面。隨組織越龐大,改變主意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新創小公司就像駕駛賽車,你能感到第一線經驗,能夠靈活應變。隨公司逐步成長,就變得像駕駛飛機,不能隨便轉向。到了公司變得巨型,就像駕駛宇宙星艦,航程早已預定,你無法快速做大量改動,但是你能帶著成千上萬人飛得更遠。

1. 評估你的角色
    隨公司存在越久,習慣就越根深蒂固,但公司在市場生存的機率也越高。
    「蓋爾定律」:一切可行的複雜系統,必始於一個簡單的系統開始
    識別出頻繁失敗的原因,令其修正,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2. 打造文化
    「文化就是人們不假思索的做事方式。
    文化是共享於一個群體的無形規範。這不代表每個人必需抱持完全相同的觀點,但價值觀會有所重疊,進而塑造出一系列規範。
    真正擁抱和展現公司所有核心價值的員工,自然而然會有出色的工作表現。而不見得適應這些文化的人,自有一番掙扎,這不代表他們一定會失敗,但是在適應過程中難免有不少摩擦。
    個人價值觀和公司理念之間的重疊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能輕鬆適應所處企業的文化

3. 建立文化規範
    在某家公司發揮功效的東西,再另家公司為必能創造同等價值,即便這兩家公司有著許多共通點。
    康威定律:「設計系統的架構,受制於產生這些設計的組織的結構。」換言之,有怎樣的組織架構,就有怎樣的產品結構。


九、結語

    假如你想好好管理別人,你必需先好好管理自己。    
    保持理性。果敢堅決、當機立斷,但不要過於主觀判斷事情。
    保持好奇心,這是最重要的,思考不同的觀點視角。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對人事物保持好奇,積極提問,坦然接受自己不總是對的。

    

🎯 本書關鍵觀念總結

主題關鍵觀念
領導成長領導是一種持續練習,而非一夕轉變
溝通好領導者懂得清晰、真誠、持續地溝通
信任團隊績效來自信任,而非控制
組織設計技術文化要靠制度、升遷、回饋機制共同建立
自我轉換每個晉升階段,都必須重新定義「成功的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