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塔雷伯三部曲的第一本。
這本書我看完的感覺是《黑天鵝》的濃縮版,相較之下本書更為精簡。塔雷伯的幾個核心概念,我們會將一些隨機性因素視為不然,這是因為我們喜歡將事情理論化並加以解釋的緣故。然而這麼做的壞處是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一些事,其實我們並不懂。特別是一些可能涉及到機率的領域,我們以為我們能計算,其實錯得很大(黑天鵝概念,在該書有更多說明)。還有很多人性偏誤助長這一點(可參考快思慢想),例如確認謬誤、敝帚自珍、近取偏誤、敘事偏好。因為如此,塔雷伯更偏好歷史而非(新進的)理論,因為前者已受時間的歷練。他推崇卡爾波普、休姆、索羅斯等經驗主義懷疑論者,也就是主張,獨斷信條帶來的危害,遠大於抱持懷疑,尤其是在充滿黑天鵝的現代世界中,一次黑天鵝事件就可能把以往的遊戲面貌全然顛覆。塔雷伯也提倡梭倫的智慧,也就是黑天鵝爆出來之前,很少人能預料的。
倖存者偏誤,也可能讓我們誤判一些事,例如巴菲特、比爾蓋茲的案例,都可能是倖存者。他們當然具優秀成功特質,問題是擁有相同特質者,有多少比例像他們一樣成功。此外現代社會趨向贏者全拿,因此,贏家的功績更被放大,但是我們難以估算當中有多少是運氣成分。當我們考慮倖存者問題時,我們需要從基數開始思考起,例如,假設市場上賺錢的人約有一半,問題是,一開始加入市場然後被洗出去的人有多少? 如果也是一半,那麼賺錢的人實際只有總數的四分之一。失敗或死掉的人是無法發聲的。作者也用此說明為何醫生、律師是比藝人、作家等更好的職業,因為人們容易錯估者的成功率,尤其是後者的故事性多麼動人。
我們是機率盲,同樣也是線性盲,我們常常期待事情是一步步發展的,但是現代社會中很多事不是如此。例如資產、老化等。
最後,作者的建議是,就好像奧德修斯一般,在耳中塞蠟以逃避海妖的誘惑。我們應該避開會給我們身心負面影響的資訊(新聞、電視),以及有害的理論(承認無知往往比接受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更好)。人性天生而難受理性控制,這是為何我們懂了許多大道理,但是仍難照做。我們盡量保持理性,此外,盡量對世事處之泰然。很多事本就不在我們掌控之中。
------------------------------------------
塔雷伯的寫作風格老實說比較不那麼條理分明,雖說他本人似乎也意無意拒斥這種教科書風格。他本來就是不是很喜歡給所謂「建議」的人,在他看來,人類社會充滿「意外」,因此,自以為搞懂某件事,可能比無知更可怕。因為自以為懂,才會去冒現犯難,而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善勇者溺,這是他與[黑天鵝]那一本書一貫所想傳達的。
讀塔雷伯的書真的會感覺深受啟發,因為他持續勇敢的批判許多知名的理論經濟學家、思想家、股市電視名嘴、成功學作家等等。這些人可能犯的共同錯誤是,在機率或認識論上犯了錯,因此將理論建立在不堅實的基礎上。因此我對此書最大的感想是,無知勝過自以為知,或者以本書的說法:別把知識看得那麼重。因為人會犯的最大愚蠢,可能往往不是來自於不知道什麼,而是誤信了甚麼。保持謙卑,保持開放的經驗主義,甚至保持對自身認知和情感的批判性。面對變化莫測、規則不明確的現代社會,拋棄成見、靈活思考,遠勝於自以為知、執著教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