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這本書是由 Bruce C. N. Greenwald、Judd Kahn、Paul D. Sonkin 和 Michael van Biema 合著,深入探討了價值投資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將價值投資的核心原則從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和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先驅者延伸至當代,並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分析。
以篇幅來說這本書相當厚,猶如教科書一般,我足足硬啃了約2個月才把他看完。好處是他真的寫得足夠深入詳盡,當然,也可能是一種缺點,因為真的很專業。有些地方像教科書似的,我不得不快速帶過。但無論如何,這的確是一本認真的書。如果想要認真地一次深入了解[價值投資]這門學問,這本書我想是相當適合的。至少我個人沒看過其他專談[價值投資]比這本更厚實的了。
在這邊還是要要感謝K老闆給補助金買書,不然我也不會有機會硬K這本。
以下書摘。
--------------------------------------
導論
◎根據統計方法建構的型投資組合,表現顯著勝過整體股市。
◎有多少總體程度優於股市整體,就會有多少程度總體低於股市。 (扣掉大盤平均報酬,股市就是零和遊戲)
◎投資人應該避開不熟悉的領域,並積極界定專精的領域。(能力圈)
第一部分 價值投資導論
第一章 定義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三個特質:1.市場先生會不理性。2. 市場價值和內含價值有可能發生背離。 3. 價值背離產生的安全邊際,是價投者的機會。最好是能夠50%~33%。
◎價值投資的五個投資步驟:
1. 依價值尋找股票。
2. 評估該股票基本價值。
3. 計算該股票需要的安全邊際。
4. 決定買入量、投資比例。
5. 決定何時賣出。
◎價值投資不是什麼:
試圖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是可能成功的;總經分析投資者也可能成功;但罵不是價值投資的策略。
相信[市場效率假說]的投資者,基本上只需要調控資產配置,或投資組合。然而,長期統計顯示,持有低淨值比的股票,長年下來能顯著優於大盤組合。
◎如果能說服自己具有多數時站在正確一方,賺得超過平均水準的能力,才應該去主動投資。否則,指數型基金會是更合理的選擇。
◎近15年期而言,標普500年均報酬約為9%;本益比最便宜四分位股票的報酬率約為12%。
第二章 尋找價值
◎想要提高勝率,最好方法是保持專業,並且尋找沒有大量投資者密切關切的目標。(減少競爭者) 尋找你有優勢的產業或區域。
◎價值組股票比熱門組年績效約勝出12%;最小市值股比最大市值股年績效勝出約12%;營收成長最低的價值股,年均報酬是21%,而營收成長最高之熱門股,年均報酬是12%。結論是,小市值、低本益、低成長的投報率,優於熱門、高成長、高市值股票。
◎過去3年表現差勁的股票,未來會比過去表現好的股票,表現得更好(約18%)。換言之,長期而言,好壞會有均值回歸現象。(花無百日好)
◎醜陋、令人失望、沒沒無聞、無聊的股票投資組合,後續表現通常優於整體市場。
◎現在ROA低、利潤率低的股票,未來通常報酬最高。
◎挑股票要「搜尋災難」,而非「搜尋卓越」。
◎股票價值溢價的三個人性原因:1.人們容易對於快速致富過度樂觀。2. 人們有損失規避,不願認賠殺出的傾向。3. 人們容易過度自信,而忽略理性地用機率來理解現實。
◎小型股的成長速度通常快過大型股,因為後者的市場已經成熟。而大型明星股常常容易受到過度追捧。
◎尋找價格創新低的股票,可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或者是長年來成長緩慢,一直不受分析師青睞的股票。
◎永遠記得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充滿許多精明投資者的股市,為何只有你發現這個機會?
第二部分 價值的三個來源
第三章 價值評估原理與實務
◎價值可以分成3個要素評估:資產價值、盈餘能力價值(earning power value, EPV)、獲利成長。
◎當資產價值高於盈餘能力價值,通常產業內的競爭者會跑走,因為意味著資產利用率低。當資產價值低於盈餘能力價值,通常會刺激競爭者進入產業,因為這意味著用低的資產也進來參與競爭獲利。
◎上述情況,使得長期而言企業的ROA往7~10%靠攏。
◎我們可以用公司淨值和盈餘能力價值來交叉評比公司的價值。
◎當一個公司能夠長期維持相對高的獲益能力,這就意味著所謂的「特許經營價值」,或「護城河」,它可能來自於顧客特權,或經濟規模,或專利技術。
◎處在競爭性產業中,成長性投資能夠賺取的長期平均報酬為10%。(也就是說,營利成長10%可看作一個基準點。也可以看成,當投報率低於投10%時,成長反而是降低效率的。)
◎當成長的報酬少於資金成本(設10%),則成長反而破壞價值。
◎用現金流或盈餘能力價值評估的問題在於,成長相當難預估,而且數值差一些些,未來就差很多。
第四章 評估資產價值
◎帳面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若能穩定達到25%,即顯示該企業具競爭優勢。
◎存貨的清算價值約可設為50%。
◎不動產等設備價值也可預設為50%。
◎商譽價值可預設為0。
◎再生產成本可預設為原生產成本的85%。(考慮新設備的技術提升、降價等)
◎淨資產價值=資產-負債
◎股票價值 = 淨股東權益 + 當期盈餘 * 10 (考慮折現)
= 合理PE * EPS
= 10年內現金流折現
◎好股票 = ROA > 10% ;ROE > 25%。
◎安全邊際 = 50% ~ 66%。
第五章 盈餘能力價值
◎為降低個別年度的額外支出、投資,或是虧損,應該計算盡量計算收益的均值,使其平滑化。
◎一種估計景氣循環事業當期利潤的方式,是以一段完整週期內的平均營利比例,乘以該期的營收。這種方法也有利於均值回歸,因為人們通常容易在成長趨勢時過於樂觀未來;在下降趨勢時過於悲觀未來。
◎當期營業盈餘估計 = 適當時期平均淨利率 * 當期營收。
◎最好不要過度參考EBITDA(稅息折舊攤銷前營收),這會低估了一些成本。
◎ EPV (盈餘能力價值) = EP (盈餘能力) ÷ 所需報酬率。 其中所需報酬率越低,表示盈餘能力價值越高。
◎低風險股票的資金成本約為7%;中等風險股票股票的資金成本約為9%;高等風險股票股票的資金成本約為12%。資金成本可以理解為,一筆資金你去做這件事付出的機會成本。(更粗略的粗估方式就是當10%)
◎三大無形資產:顧客、員工、產品組合。
◎商譽=商模=進行一樣的商業活動需要付出的成本。
◎再生產價值=從零開始複製一套現有企業生產模式所需付出的成本(或價值)。若此價值高於市價,則該股值得買進。(若價值低於市價,則值得開立新公司與其競爭)
◎當ROE小於10%,該企業形同不具競爭優勢,沒有投資價值。
◎當每個人都恐懼時,投資人必須有相當勇氣才能夠貪婪。而想要具備勇氣,最可靠的方法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深具信心。
第六章 成長
◎快速成長股通常會招致飆升的股價,而且高速成長難以為繼。價值投資希望鎖定的是長期具有[護城河]的公司。
◎成長預估通常伴隨系統性偏差,現在快速成長的情困未來可能減弱;相反的,現在緩慢的成長,未來可能增快。此外,不是靠實力得來的成長,如果沒有護城河,也許很快就會消失。第三,成長型股票通常股價都會過高。
◎公司投資於成長的報酬必須超過資金成本,成長才有價值。(公司不該無止境的擴充下去)
◎跳脫核心能力圈的成長,很難維持其優勢。
◎報酬與競爭優勢的關係
◎當競爭優勢比別人低時,企業的報酬小於資金成本,盈餘能力價值低於資產再生產成本;當競爭優勢與別人相同時,企業的報酬等於資金成本,盈餘能力價值等於資產再生產成本;當競爭優勢比別人高時,企業的報酬大於資金成本,盈餘能力價值大於資產再生產成本。
◎影響成長的來源:1. 自然成長,市場需求自動增加。2. 新技術照成本降低。3. 企業選擇(如新產品)。4. 市場萎縮。5. 拓展新市場。
◎大多數成功的拓展,需要鄰近原核心能力。此外,原核心能力的市場優勢,不代表新市場的市場優勢。
◎如果該產業圈的其他業者已經取得競爭優勢,最好不要貿然試圖進入市場競爭。(待在能力圈)
◎換言之,要麼從固有能力圈穩定拓展,要麼進入競爭尚未白熱、成熟的產業。總言之,成長並非易事。
第七章 「好」事業
◎企業的資產價值如果大於盈餘能力價值,通常代表企業經營不善,或營運處於劣勢,此時成長會破壞價值。(可以理解為ROA < 7~10%)
◎處於高度競爭的經營完善企業,資產價值大約 = 盈餘能力價值。(ROA ≒ 7,ROE ≒ 15%)
◎為具有可持續優勢的事業,其成長才能賺取高於資金成本的報酬。(ROA >10%;ROE >15~25%)
◎ROA 15~20%是好企業的象徵。
◎先行者優勢和品牌不能代表長期的優勢。
◎好企業應該盡可能做到差異化,產品的同質性會陷入低價競爭。
◎當產品替代性高,企業間削價競爭,最後得利是消費者。
◎當產品替代低,寡占企業可ㄉ想利潤,最終得利是企業和股東。(所以,當那些強大企業的股東!)
◎除了產品差異化外,企業還需要進場壁壘,才能維持競爭力。
◎特許經營權意味著,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模仿他們的能力或技術。
◎嚴格來說,資本雄厚並非長期優勢,因為如果資金不能發揮超過資金成本的價值,那還不如投資別的地方。
◎高科技領域內的技術優勢,通常很短暫。技術更新不快不慢的產業,其專利技術更能代表重要的競爭優勢。
◎原物料有限的事業(如:水、電、交通)通常被稱為「自然獨占」,但這類產業通常被政府監管,依法不能創造過多的利潤。
◎品牌轉換成本能夠使顧客不願輕易轉換店家。
◎在固定成本有限的情況下,規模經濟能夠因產量增加而提高利潤。
◎規模經濟的另一種可能好處是網絡效應,即使用者越多,該產品越有價值。(例如社群平台)
◎規模經濟通常發生在單一區域或產品線,要跨越地區或產品而維持優勢是相當不容易的。(隔行如隔山,企業最好有專精核心競爭力)
◎員工流動力 = 推力 - 吸力。當員工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時,就不容易離職。
◎產業內的市占率是競爭關鍵,因為能帶來規模經濟、品牌優勢等效果。(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概念)
◎總言之,「護城河」長期優勢通常容易出現在利基事業,因為大型事業很難壟斷全球市場。
◎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點基於規模經濟,一部份的固定成本,以及網絡效應。
◎關於競爭優勢的評估,應該先從定興趣評估,如市場主導、進場門檻、經濟規模、專利技術、顧客擄獲等,再進行定量的評估,如投報率、市占率等。
第八章 特許經營權事業的價值評估
◎高成長熱門股的股價通常偏高,這類投資組合報酬,通常低於市場投資組合。
◎股票的長期成長率很難估計,誤差有可能差到100%。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成長型股票最大的挑戰是,不知何時/價格該賣出。
◎股票總報酬 = 現金報酬 + 價值成長率。
◎成長股票報酬 - 整體市場報酬,可視為投資的安全邊際。成長的潛力越高,才越值得冒風險。
◎現金殖利率一般可估計為3~4%;自然成長可估計為3% (也接近通膨)。
◎成長型股票的盈餘再投資,其績效應勝過市場整體報酬,因此才有成功成長的保證。
◎自然成長3% + 現金報酬 (股利)3.5% + 積極再投資成長3% ≒10%。
◎在目標價變動不大的情況下,買入價格越高,投報率越低,因此買入價格很重要。
◎特經營事業的特權一旦失去,其資本價值受損的程度,會比競爭型事業更加嚴重。
◎名目GDP的成長大約每年3.5%,其中通膨、勞工成長、生產力成長約各佔1%。企業的成長率大約5%,外加2.5%現金報酬,7.5%接近一般整體市場的平均報酬(或資金成本)。
◎一時的成長率有可能消退,因此投資成長必須關注其是否確實有維持優勢的護城河。
◎許多併購或直接投資新創的報酬率,通常無法超過資金成本。唯有高度專注的投資,價值創造因子才能大於1 (資金報酬率超過資金成本)。
◎當企業盈餘分配股利佔75%或以上,基本上可忽略再投資績效,僅關注資產配置素質即可。
◎當企業保留3分之一或一半以上的盈餘,但是成長性約略等於自然成長率,則其價值創造因子接近為0。在這種情況下,盈利還不如返還給股東(總比亂投資好)。
◎價值投資者可能採取好股永不賣出的原則(如巴菲特),或是本益比大於25再考慮賣出。
◎特權事業可能維持年15%的成長率,但理論上這種情況也難以持久。
第九章 研究策略
間接資訊
◎態度嚴謹的分析者,對自己有興趣的股票,需知道誰曾經擁有或賣出這些股票,市場對公司的看法,分析師過去處理的好壞經驗,學習心得等等。
◎想從著名分析者身上找到點子,不妨專注他們個別專精或成功的領域。若股價下跌,這些投資人卻增進持股,這是正面意義的兆頭。
◎內線投資人的交易行為,通常是相關股票的預測指標。
◎透過發行股票來併購或是發薪,據多年資料研究強烈顯示,發行更多股票,通常是未來股價表現的負面訊號。(公司成長很難符合預期)
◎對理性經營者來說,如果認為故價低估,就不應該增資發行股票(而應該回購),否則就是犧牲現有股東利益。
◎企業如果決定透過發行股票來增資,通常意味著財務不夠健全。
◎最好能夠和志同道合者組成資訊網路,讓專業互補。
◎市場共識並不能提供積極的投資指引,因為跟著群眾投資,無法創造超越大盤的報酬。然而多數情況下,群眾共識判斷,好過個人判斷。 (換言之,勝過大盤的機會,僅少數出現在集體犯錯或集體忽視的情況下)
◎價值投資人應該客觀地看待市場共識,在正常情況下不一味拒絕接受觀點。
◎價值投資機會很多大部分是在市場先生不理性行為所產生。(所以,學著嗅出不理性恐慌的味道)
◎每位投資人應該記錄自己的買賣紀錄,並標示理由。
◎他人的不理性會創造機會,自己的不理性會創造虧損。
直接資訊
◎處於競爭市場的企業,或是受到管制的企業,投資報酬率通常接近資金成本。成長很難創造價值。
◎對於不具特許經營權的事業,可同時研究其資產價值和盈餘能力價值,交叉評估。
經營管理、催化活動與事件
◎經營管理表現在4個方面:1. 經營效率(成本、行銷、開發)。2. 成長策略 (資本配置)。3. 財務結構與現金流量。4. 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顯示,產業內效率最高的業者,其成本是業內平均水準的一半到三分之一。
◎領導業者提升績效的速度,和一般業者差不多,因此一般業者通常很難迎頭追上領導業者。
◎卓越的營運成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競賽。
◎不論任何企業,高級經理人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是稀有資源。
◎企業經營者必須了解自家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追求的成長若不具競爭優勢,此乃經營不善的徵兆。
◎公司的財務資源若無明顯管道可創造超過資金成本的報酬,就應該透過股利或庫藏股返還股東。
◎穩定聘僱政策,而非因應景氣循環,這是人才管理上的正面徵召。
◎即便是好的價值股,也很難斷言何時價值會反映在股價上,但是足夠的股利報酬可以補償投資者。
◎公司的90%資料是可公開獲得的,例如管理者公開談話、短期營運展望等。
◎預測經濟變動、產業循環、短期盈餘、技術創新等變動因素,困難度顯然超過辨識穩定性質。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大約7年有1年。多數景氣衰退屬暫時性質,為時大約6~9個月。
◎假設一家公司的股票,其本益比為15倍(營利率約7%),如果該公司損失整整兩年的盈餘,其也僅大約失去15%的價值。(換言之,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對於一時的衰退,不用太驚慌)
◎對於未來3~5年的發展趨勢,相較於專注當季的營收成長,前者帶來投資績效勝出的可能性更高。長期投資,眼光放遠。
第十章 風險管理與投資組合建構
◎對於任何特定股票,報值正面看法與負面看法者,機率大致對稱,悲觀者賣出的股票,大約等於樂觀者買入的股票。 (因此,買賣前再想想,為何你有理由相信你是對的)
◎整體來說,市場所有交易活動有99%等於買進對等的指數型基金。
◎短期之內 (6個月內),每天的股市數值變動通常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會出現趨勢。但若期間超過1年,數值通常會出現負相關,也就是會出現均值回歸。
避免資本永久性損失
◎資本可能因為三種原因發生永久性損失。1. 買進證券的價格過高。這通常發生在泡沫期,以本益比PE 30以上,或是本淨比 PB 8以上的情況下購入股票。因此,自律的價值投資人,保有一定的安全邊際,是投資安全最重要的措施。
◎2. 超額槓桿。如果槓桿過大,導致必須在時機不利時被迫將部位出清,就可能將暫時虧損變成永久傷害。投資時間有限的選擇權交易,也是可能發生類似的風險。(也不要借有突然強迫還款的借款)
◎3. 沒有適當的分散風險。這有兩種可能,一是買入了錯估價值的股票,二是買入後發生重大利空發展。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分散投資,如同成功率低的新創投資,如果報酬高但風險亦高,最好的方式就是都投資一些。只要持有30種適當分散到不同產業及地區的股票,就能避免絕大部分風險。
◎就長期而言,全面性的經濟與金融傷害很罕見。
◎所有投資人應該進行某種程度的全球性分散投資,尤其是相對不穩的新興社會。
◎投資組合若較多固定收益類,就要防範通膨;投資組合若較多實質資產類,就要防範通縮。(以現在這時代,還是通膨比較常見,所以最好買進資產)
◎避險的方式可以保有一定的資金水位,或是投資在穩定的特權事業。
◎歷史資料顯示,相等權重配置構成的投資組合,表現優於按市值加權指數的投資組合。(這與大市值股票投報率較低的現象相符,也與均值回歸的概念相符)
◎歷史資料顯示,市場平均年報酬約呈現為7~11%,但是一般非專業投資散戶報酬通常在1~5%左右。而傑出投資人長年績效應勝過大盤3~5%,也就是10~15%。同樣符合市場原則,有人贏、就有人輸。
◎許多散戶仍然難以修改買高賣低的從眾行為,這是根深蒂固的天性之一。
◎投資者如果能夠不管順境逆境都堅持長期投資,應該便能超過絕大多數明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組合中可以進行再平衡,減少表現優異之持股(賣高),增加表現不佳之持股(買低),如此可以降低賣高賣低偏差,實務上也能提升績效,並達到降低風險。(理論上如此,實際上..要看標的)
巴菲特——投資即是資本配置
◎ 以合理價格,買進完善或傑出的企業。(不需要執著菸屁股價)
◎用購買整家企業的心態做投資。
◎最成功的投資往往發生在自己的勝任範圍內。
◎長期持有至少能獲得公司報酬,頻繁進出終究是零和遊戲。
◎巴菲特挑選公司的判準:1. 是投資者了解的。2. 長期營運樂觀。3. 經營者品行端正且有能力。4. 價格非常具有吸引力。
◎ 不能單純以PE低、PB低、殖利率公司歷史股價是可以忽略的`高,視為值得投資標的;反之亦然。
◎唯有當企業投資能創造優異的額外報酬,成長才能幫投資人帶來效益。(1美元法則)
◎投資人應該在可選範圍內,選擇價格最便宜 (報酬率最大)的投資。
◎最佳企業是那些能夠大量運用額外資本,創造偏高報酬者。
◎投資人只要能夠避免犯下重大錯誤,他們所需要正確處理的事情並不多。(首要原則,別犯蠢,別虧錢)
◎安全邊際是投資成功的根本基礎。
◎投資的奧義,就是在可選的選項中,選擇報酬最好的。(這也是經濟學的奧義)
◎成長只是價值方程式的某個部分,通常可能增加價值,但也可能減少價值。
◎集中投資有可能反而能降低風險,前提是買進前必須更深入了解相關事業。
◎最好別僅憑簡單的表面數字來評估公司風險,因為約略正確好過於精準的錯誤。
◎真正的投資人,應該很歡迎價格波動。
◎如果能真實了解公司營運的資訊,公司歷史股價是可以忽略的`
◎決定公司內含價值最重要因素,是其管理能力,以及該產業本身的經濟素質。
◎真正的好公司,應該有能持久的護城河。
◎沒有法律規定公司賺到的收益,必須繼續投資在成長上。事實上這麼做通常是錯誤的。真正偉大的事業,通常沒辦法長期再投資於該事業,並賺取高報酬。
◎投資好企業,時間是你的朋友;投資壞企業,時間是你的敵人。
◎最好按普通價格買進好公司,不要用好價格買進普通公司。考慮買進的公司,絕對要是第一流經營者的第一流企業。
◎好騎師必須騎好馬才能發揮,再好的經營者也無法挽救不好的企業或產業。
◎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處理經營難題,我們避開這些難題。
◎公司會顯現慣性。面對制度強制力,理性通常會顯得無能為力。機構會自然抗拒違反當前行進方向的任何改變。現有時間會自動被額外工作填滿;多餘的資金也會自然被併購等活動吸收。公司希望採取的行動,會更容易被偏見擁戴。並且會不自覺模仿同業行為。
◎管理績效或經濟報酬,取決於你所搭的小船,遠勝於你努力的程度。
◎投資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以利未來賺更多。
◎投資應該投在具有生產力的事物,如企業、不動產、農場,而不是假設未來有人會用更高價來買的事物。
◎最像做生意的投資,才是明智的投資。
◎你不必是該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有另然滿意的報酬。前提是了解自己受到的限制,並遵循相當確定能成功的路徑。保持單純,不要期待能揮出全壘打。
◎你不必無所不知,你只要了解自己的行動。
◎彙整總經觀點,聽取別人的總經或行情預測,都是浪費時間。
其他投資人觀點補充
◎買進大眾拋售的股票。
◎質疑主流觀點,每支買入的股票都應該親自研究。
◎記得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至少5%)
◎關注內行買家願意支付的價格。
總結
◎尋找好的產業、長期經營一流、且經營者誠信有才能的公司。
◎評估該股票合理價格。
◎在一定安全邊際下購入股票。
◎ROE >20~25%;ROA >7~10%;PE <30;PB < 8;小權值;bad news;安全邊際 0.8以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