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股俠彼得林區!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 書摘

 



    這本書最早出版時間很久了,應該是90年代左右,但是內容歷久彌新。彼得林區是傳奇成功投資人之一,大約可說和巴菲特、索羅斯齊名。如果說巴菲特是賭神,那彼得林區感覺有點像賭俠,因為他的投資風格很瀟灑,在投資上他與巴菲特的觀念幾乎一致,但是他很推薦散戶可以憑自己找到有潛力的好股票,不用聽專家報明牌。

    總之這本書真的很讚,而且也蠻簡單。以下書摘。

--------------------------------------------------------------------------------

本書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準備投資的心態,第二部分是挑選股票的要領,第三部分是長期投資資產配置的要領。


一、準備投資

-效率市場假說有道理,但是並不全然正確。散戶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自己的專業、自己的觀察),找到連專業投資者都沒找到的潛力股。

-投資前問三個問題:1.我有房子嗎? 2.我缺錢嗎? 3.我個性適合投資股票嗎?  買房子很難虧錢,所以林區建議投資股票前可以先買房再說(當然這未必全然是用) ;另外,若缺急用的錢,就不要投資,這已是常識,最好保留2~3年的生活費或緊急用金。最後,股市投資成功的特質如:耐心、自信、豐富常識、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樂於調查、超然判斷、堅持、謙虛、靈活有彈性、樂於認錯、在動亂中平靜...。大概就是那些,盡量吧~

-大盤很難預測。其中一個稍微好觀測的是情緒,當大家都在聊股票,很可能過熱,沒人在聊,很可能值得入市。

-股市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投資公司而非股票(或說股價)。亦如巴老所言,就算股市關了也沒關係。

-所以,在你的能力圈尋找好股票吧!


二、準備投資

-投資你了解的東西

-長期而言,股價跟著盈餘走。

-公司規模越大,漲幅就更受限,因為比例問題。

-六種類型股票:緩慢成長型(例國營事業);穩定成長型(例如必需品);快速成長型(通常有20~25%成長);景氣循環型(如汽車、建築);轉機型(谷底翻身);資產股(沒賺錢,但資產淨值被低估)`投資時請大致了解這是甚麼類型股票。

-白癡也能經營的事業,正是完美公司的特質之一。最好公司名字無聊、事業無聊、討人厭、寡為人知、默默賺錢、有利基優勢、大家都會買的商品、公司內部人士買入、企業回購股票。

-應該避開的股票特色:首要的就是,熱門產業的熱門股(大家都在討論的明星股,避開!)。其他不好的現象如:下一個XX、亂擴張併購的公司、口耳相傳的股票(等到真的有賺錢再進場都不遲)。

-基本面還是最重要的,永遠得關注盈餘(和資產)。

-記得關注本益比。本益比應與成長率連動,本益比低於成長率更好。最好別買本益比太高的股票。

-買之前再想想,買這隻標的的好理由是什麼。

-關注一下現金部位,有些公司握有大筆現金,價值占了股價好一部份。

-股利就像父母給小孩的零用錢一樣,父母想幫小孩存起來,但小孩想快點拿來花。發展時的公司會把盈餘留起來圖發展,通常停滯的公司則會發大量股利。

-注意存貨,如果存貨越來越多,比銷售速度還快,是不利現象。

-本益比10、成長率10%的公司  vs  本益比20、成長率20%的公司,應該選後者,因為長期而言,成長率的複合效果更驚人。

-公司發展階段可略分為: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成長率和性質,沒有哪個公司能無止境的擴張下去。

-中度的快速成長型(20~25%)公司,是最理想的投資對象


三、長期觀點

-一般而言,股市的年均報酬大約10%,如果你的表現一直比大盤差,不如就ETF。

-分散不分散,端看你能應付幾支股票的研究。大約3~10隻是挺適合的。

-不要太關注股價,不要因為股價而去停利或停損,永遠記得將焦點放在公司的基本面,盈餘是否跟股價呈正比。

-股市重挫是買入的好時機。

-賣出股票的時機:緩慢成長股市占下滑;穩定成長股漲過頭,營利跟不上漲幅;快速成長股的成長性減少。

-12則關於股價的愚蠢信念:1.已經跌很深了,不會再跌了(還是有可能跌更深) ;2.股價觸底了(股價觸底需要盤整時間,而且可能一盤就是好幾年) ;3.股價不可能再漲了(只要營收有成長,股價就能一直漲);4.股價很便宜,不會再跌了;5.股價會漲回來(許多股票再也不會漲回來);6.黎明前總是最黑暗(有些股票就一直暗下去);7.反彈到XX我就賣(可能再也彈不回去);8.保守股不會太大波動(沒有哪隻股是不可能崩的);9.再等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好的股票需要耐心等候);10.我竟然錯過XX (不要緬懷沒買到的股票) ;11.錯過這家買下一家(成功往往難以複製);12.股票漲等於對、股票跌等於錯 (股價漲跌是一時的,專注在基本面)

-不要買期貨、選擇權,不要放空。

-不用太在意什麼政治、通縮、通膨等等類新聞事件,關注整體漸進的趨勢。

-股市始終會處在一種「疑懼」的氛圍中,三不五時就有末世論、經濟崩潰等等的言論出現。保持樂觀,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戰爭、崩盤、蕭條,最後股市都會漲回來。

-股市一定會大跌,而且很難猜到。

-不要因為便宜就買進平平的股票;不要因為價格稍高就把好股票賣出了。


最後:不要空手,待在股市裡

--------------------------------------------------------------------------------

我蠻喜歡這本書,篇幅不大,但是重點都講到了。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精準預測》--如何從雜訊中看出重要訊號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Nate Silver的一本代表作。這本在goodread上算小紅,將近4分,也有4萬多的評價數。在台灣感覺沒很紅,但我也不確定,畢竟十年前的書。作者是靠著大數據預測(政治方面)紅起來。看完我覺得其實還好,比較有興趣是裡面幾章談投資或跟投資比較有關的(比如1~3章,還有11章),其他是關於各領域的機率與預測,比如政治、運動、氣象、地震、意外、恐攻、德州撲克等。有些章節個人覺得蠻無聊的,但是股市投資的部分我覺得還是頗值得    看。

然後,翻譯的部分不得不說,不太好。很多的文句別講信實與否,根本就不太通順。但這本也是大部頭,所以儘管如此還是覺得譯者很辛苦啦。

    以下心得(只挑投資相關有興趣部分)。

---------------------------------------------------------------------------------------------

前言

    前言要說的重點是,自從印刷術,乃至網路以來,我們的資訊爆炸增長,但是我們的知識沒有跟著爆炸增長(至少相對而言),因此很重要的課題是,我們要懂得如何分辨有用的資訊(訊號)與雜訊。否則這些資訊可能對我們有害無益。

    一個說法是:已發表的論文中,可能高達三分之一是錯的,這要考量到「貝式定理」,貫徹本書的一個重要觀念。貝式定理的詳細公式對我來說有點複雜,但對我來說,一個較易理解的表述是:當你要考量一個某前提下所發生的後續事件的機率時,你必須將前提發生的機率考量在內。打個比方,如果有一種疾病,相當的罕見,而檢測時有小機率會出錯(偽陰偽陽),那麼假設一個案例被檢測出陽性,實際上,這個案例是偽陽的機率還不低,一定比那個差錯率(假設10%)還高很多,這是因為該疾病本來的前提機率就相當小的緣故。換一個比較籠統但易懂的說法,假設一個訊號出現,顯示可能有個稀有事件發生,那麼這可能只是雜訊,因為該事件本來就不意見;但是如果又再次出現該訊號,那麼該稀有事件的發生可能性大增,因為這樣的連續巧合也相當不易發生。


第一章

    第一章講的是2008的金融風暴問題,在當時,許多金融機構認為崩潰的機率很小,但是它們犯的錯誤是,忽略了這些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是連動的,如果一個欠債發生了,另外一個也發生的機率就大幅提高。表面上所以欠款同時出問題的機率相當低,但是當一個欠款出問題時,另一個欠款也出問題的機會大幅提高。因為它們都來自同一根源,高度槓桿和嚴重被低估的風險。


第二章

    第二章談的是政治名嘴(或專家),對政治事件的預測性,結果是,他們的預測能力跟常人無異,甚至也能說跟猴子無異(就跟亂猜差不多)。此外,刺蝟型的人(偏好單一理論看天下),比狐狸型的人(開放心態,接受多元觀點),更容易犯錯。狐狸的特徵是,會去接受新證據、新理論,不會固執原見,而且傾向用機率思考,而非黑白分明。


第三章

    講的是運動預測,探討魔球的例子: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結論是,兩者都接受的預測最好。


第四章

    講氣象,我覺得蠻無聊的。


第五章

    講地震,也蠻無聊的。不過順帶說一下,地震很難預測,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地震發生頻率太少了,十幾年一次,所以你沒法有大量的前例來精準分析。


第六章

    講預測經濟,還是蠻無聊,簡單說,預測經濟相當難。我們知道的,那是社會科學。


第七章

    講流感,挺無聊。


第八章

    講貝式定理。


第九章

    講AI西洋棋,無聊。


第十章

    講德州撲克,這章比較有趣點。從撲克贏家的勝利因子,我們有幾個啟示:1.總要嘗試以機率來思考(算牌) 2.採機率論,而非結果論 (打得對未必贏,但不該以成敗論英雄) 3.八二法則,前20趴的基本原理,能夠帶來80分的表現,因此,掌握基本原理很重要,不要犯蠢,比精深鑽研重要。4. 當該領域高手越多(雜魚越少)時,勝率更低。因此,挑對戰場比成為top 10%更重要,你很難期待自己總是某領域之佼佼者。5. 最後,後見之明,看別人玩總是覺得好像很容易,然而自己身處其中,才會知道戰爭迷霧(資訊不透明)有多難搞定。所謂的雜魚,就是以為自己很強,進去輸到脫褲,才會明白教訓。


第十一章

    這章談投資,算是最深感興趣的一章。根據法碼尤金的市場效率假說,要長期打敗市場相當難,近乎不可能,這是因為資訊總是快速傳播,有好康的會快速被price in。技術面分析無用,那是來自認知錯覺(隨機漫步理論);基本面分析也很難派上用場,因為這是公開訊息;最後,強大的內線消息,可能會帶來一點優勢。(問題是,你有內線嗎?)

    就算一個人真的很強,常能先於大盤預測,但還有另一位問題,那就是交易成本,千分之三的交易成本看似小,但是頻繁的交易,會把本都吃掉。

    


    然後,專職操盤的經理人,很容易產生更大的泡沫,因為他們寧願一起爆,也不希望自己是眾多賽馬中沒再跑的那個(這是他們職涯攸關),所以跟著大家一起撞死,可能還好一點。(這就是所謂個人理性,造就整體的不理性)。所以,即便大家都知道有泡沫,大家也未必會把它戳破,有時甚至會再吹個幾年。(所以,最好不要做空)

    然後,所謂的眾人恐懼時樂觀,眾人樂觀時恐懼。


    當市場上一半的人樂觀時,小心了。當大多數人感到悲觀時,時機來了。

    最後,也算是股市的老生常談了(特別是價投派)。如果市場效率是真的,那我們投資還有啥策略好談呢? 市場大多時候是理性的,但是也許十分之一的機會,他會出現過度樂觀,或者過度悲觀。以市場周期而言,這也許意味著10年一次的機會,在過度樂觀時適度出場、在過度悲觀時加碼。其他時間,大致是buy and hold,指數化投資。

    另外,真的要衡量的話,記得關注席勒本益比


    買到太高本益比,幾乎很難有好報酬,最好別買在20以上,5~15最好,然後預計報酬率大約10%上下。別太貪心了,接受它吧!


第十二章

    談溫室效應,蠻無聊。


第十三章

    談恐攻,也頗無聊。他的一個啟示是冪次法則,一個相當罕見的恐攻事件(或意外),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影響超過其他小事件的相加。也就是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結論

    重複上述的:記得機率思考;記得貝式定理;記得當隻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