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 書摘

 




*大的社會變化,其源頭往往是生產模式變化,因此經濟之根本在於生產(技術&制度)。

*分工的好處:機械化與專業化

*資本主義的崛起並不自由,靠的是關稅保護。

*技術->生產->需求=黃金時代

*修正社會主義+民主>>修補了資本主義問題


九大經濟學派

古典學派市場會透過競爭,讓生產者知道該做什麼,所以政府不該干預市場

看不見的手。賽依法則(有供給就有需求)。比較優勢。


新古典學派政府不該干預,除非市場失靈

價格由需求而非供給決定。帕雷托最適。外部性。資訊不對稱。政府市場失靈。


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推動社會進步,但它終將崩潰,因為私有財產會阻礙進步

財富集中>>資本主義崩潰>>社會主義政府


發展主義政府如果放任市場不干預,落後經濟無法發展。務實提升國家生產技能。

幼稚產業理論。教育、訓練、研發。


奧地利學派:沒人可以知道所有事,所以政府最好別干預

自由市場。「風俗與傳統檔在本能與理性之間」


熊彼得學派資本注意會推動經濟,但企業會官僚化。

科技競爭重於價格競爭。演化經濟學。


凱因斯學派對個體好,不等於對總體好。

收入-支出=儲蓄(投資)。當投資誘因過低時,政府應擴大支出,以刺激充分就業。


制度學派個人是社會的產物。

個人是制度的產物。交易成本。


行為學派:

人不夠聰明,因此選擇自由需要有規則制約。有限理性下的最佳解(捷思法),重要的事三思,不重要的快速決定。「慣例」的益處。組織經濟。



*經濟數據未必能客觀反映國民生活水平。

*科技是經濟開發知本,組織運作也很重要。

*國家的投資占比與經濟成長正相關 (平均約20%) ,研發佔比,3%算不錯。

*即使在「知識經濟」的「後工業時代」,製造產出仍是重要基礎。

*太過複雜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是泡沫未爆彈。

*「涓滴效應」並未出現,貧富差距與成長逆相關。

*吉尼係數=財富分配率    帕爾瑪比值=最富與中低收比值

*市場失靈:外部性。    不完全競爭 (衍生deadweight loss)

*現代政府規模越來越大,政府在經濟方面仍扮演要角。

*國際間生產優勢。「生產要素流動性」

*經濟體越大,貿易依存度越低。美、日只有15%,香港、新加坡為200%,台灣113%,國際平均30%。

*「香蕉共和國」:外資與當地政府聯手剝削人民

*外資有利有弊,須加以限制 

*全球化不一定好,保護主義也不一定差。


後記

聽到一種經濟主張,先問誰獲利。

經濟不光只有市場,生產與工作更重要。

別輕信財經專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